“互联网+”背景下常德市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创新

2020-12-08 14:23:46罗杰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罗杰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当前,信息技术与民生工作的结合日益紧密。作为民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服务也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养老问题依旧是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并有很多涉及智能养老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本文围绕智能养老发展中的这些问题,从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就深入推进智能养老谈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

我国最传统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由子女赡养老人。越来越多的家庭存在着夫妻双方共同抚养一个孩子,家庭中有四个老人现象。大部分的老年人都希望和自己的子女共同生活,不认同机构养老。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为主,养老服务发展相对滞后。

二、我国智能养老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重技术、轻需求

当前智能养老的供给中过于依赖技术驱动,追求诸如“物联网”“云计算”“AI”等最新技术的使用。但缺乏从老年人或老年人家庭出发,从满足他们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从解决养老服务行业的痛点出发考虑问题。在技术和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契合度不够。

(二)产品同质化、低端化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健康养老产品仍大量集中于低端消费品、入门级电子产品等,在检测精度、产品续航、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三)重产品、轻服务

随着智能养老的蓬勃兴起,市场中出现了“智能穿戴”“远程报警”“智能康复”以及“健康管理”等很多类型产品,让人们耳目一新。但产品所需的持续有效的服务支持却往往缺位,导致产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最终被束之高阁,很多产品“不是用坏的,而是放坏的”。

三、“互联网+”背景下常德市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策略

(一)加大智能养老建设力度

做好新基建应用场景的顶层设计,整合医、康、养大数据资源,统一数据接入标准,搭建数字安全规范体系,深化公私共享大数据的应用分析、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注重将社区配备的适老化医疗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娱乐活动设施改造等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有机结合。

(二)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通过各种便携式设备传感器为老年人创建个人电子健康记录,这些传感器可持续收集老年人的物理数据,在线上传到云中,并在云中创建个人电子健康文件。开始构建基础平台,建立网络通信系统,服务器备份系统,信息保障系统,呼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屏幕显示。整合信息整合基本信息,如老年人、养老保险、制药公司等。保健专业人员分析了包含实时上传的保健数据的老年人个人电子保健记录,以便向老年人返回客观和易懂的结果。建立信息资源、老龄化信息库、维护规范库、档案、个人信息库、业务数据库、评价指标库。

(三)注重针对性

智能养老,要针对养老服务中的痛点,实现精准服务。一要聚焦照护。技术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养老服务而言,智能养老的首要使用价值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对某一些传统养老服务的替代。如,用技术减轻人工护理的照护压力,缓解家庭的陪护压力。二要聚焦人文。对老年人而言,智能养老产品不能完全替代老年人自主自立,要提高智能养老产品的人文和温度,围绕老年人行为习惯、情绪情感等,通过辅助性手段,为老年人“赋能”,增强老年人自理、自主生活能力。

(四)积极推进智能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工程

在前期智能健康养老企业、街道(社区)、基地的试点示范工作基础上,提升智能健康养老技术指标,扩大优质智能健康养老产品、服务目录和推广力度,提高机构和老年人对智能健康养老的认知程度,增强技术指标应用示范的带动作用。以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宣传智能健康养老理念,促进智能健康养老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加快典型应用的示范推广。推动产业基础较好地区建设智能健康养老服务应用示范区。鼓励地方探索智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延续性政策,提前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结束语

经过反复调研分析认为,针对我市老龄化形势,必须树立大胆创新、敢闯敢试的进取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胆探索。养老服务在我省的发展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云计算思维方式,提出构建智慧云养老服务体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养老体系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