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飞
(江西省丰城市第三中学,江西 丰城 331100)
在新课改及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其一,部分学校对其重视度不足,并且开展美术教学只是形势及压力所迫,因此导致将核心素养融入美术课堂中的实际教学策略无法有效落实[1]。其二,因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不足,且未能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引导,因此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因多媒体信息技术相比传统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师也应当积极运用该技术展开美术教学,以此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因偏远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各项硬件条件满足不了教学所用,多媒体设备相对较为稀缺,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还是采用传授式教学方式,因此无法将核心素养有效的融入至高中美术教学中。
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度不足,美术课基本上都被其它文化课所占用,留给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少,久而久之,迫于血压压力学生也对此逐渐失去兴趣。其次,家长也是阻碍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大多数家长认为美术学科只是一门业余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实质性用处,因此会一直将自身的想法灌输给孩子,并主动将学生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2]。这种形式不仅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若想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贯彻于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高中生因年龄特点,自身已经具备独立思维能力及鉴赏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学,应当将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放在首位,将优质的美术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欣赏,使得学生的识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作为一名引导者,辅助学生建立相应的赏析意识,让学生观察与识别各种形式的表现手法,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客观的审美态度。同时教师应当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能够对作品能够深入理解。其次,因不同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背景故事,教师根据作品的历史进行多层次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心理情感,使其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该方式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更能够让学生有着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感,在循序渐进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其后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3]。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更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使其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在此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围绕着特定主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让学生对构图及色彩搭配加以创新。在此,教师可以开展适当的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提升其色彩及构图的实际掌控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校园中的一角”为主题,让学生自己确定构图素材及目标,并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将校园的景色生动地表现出来[4]。如:部分学生会将花园作为绘图目标,并通过不同的光线表现出不同的色调,各种色彩都能有着相对鲜明的对比,使其更加的形象,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其创作的情绪及思维会得到有效激发,更能够将主题有效凸显出来,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若想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时刻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才能促进我国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教师需根据现阶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使得教学工作更加完善化。其次需根据课程内容展开相应的主题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