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应用

2020-12-08 14:23:46胡娟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胡娟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冰溪镇初级中学,江西 上饶 334700)

要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缺少师生有效互动,极易导致课堂氛围相对沉寂。出于扭转这一现象,教师应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借助“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良好的师生互动环节中引导其对音乐知识进行思考、对音乐作品鉴赏,调动学生感官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分享教学信息、互动情感的效果。

一、简析初中音乐课堂互动问题

首先,缺少均等的互动机会。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均等互动机会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生“貌合神离”未能真正参加到课堂互动[1]。从某种角度来看,如果互动范围较广、参与者众多,那么所具备的差异性资源数量也会随之提高,这有助于扩展融合视界。可是在实际互动环节,往往教师会选择表现优秀与积极的同学展开对话交流,而忽视性格内向且被动等待的学生,这使其获得互动机会的较少,从而渐渐丧失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其次,缺少弹性互动。开展有效的互动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要是教师僵化应用课前制定的教学方案,为留出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例如将每堂课的问题、所说的话、设计的互动形成均形成模板化,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觉得教学过程较为死板,仅是单纯地配合教学。所以,音乐教师需要将预料意外的资源变成可生成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绝对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灵活应用让课堂教学模式更具弹性。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关应用路径分析

(一)关注课堂教学导入

无论对于哪一学科教学而言,如果教学开端良好那么这堂课也是会成功的,即如果课堂导入成功,则代表课堂教学已经成功了50%[2]。学生真实地学习情况能否教师期望相持平,和学生兴趣与积极性存在必然关系。针对音乐学科学习亦然,当学生对学科学习充满兴趣的情况下,其才会更主动地投身于课堂学习。所以,初中教师要有效把握课堂导入以“互动式”教学模式,调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兴趣。我们以《走进西藏》为例,其主要概括孔繁森为西藏发展做出的功绩,而且弥漫着一定的少数民族风情。可是很多学生对于民歌却没有多大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以吟唱几句《走进西藏》作为导引,用声音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很多学生会对歌曲产生好奇想知道唱的是什么,教师先不要告诉学生歌曲的名字,而是提出:“大家有谁知道孔繁森吗?感受过西藏的风土人情吗?”,很多学生可能并不了解,此时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西藏的图片,结合“走进西藏”,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学生便会燃烧起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后续的教学活动。

(二)创建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出于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彰显其应有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收获良好体验。音乐教师应与课本内容有效结合,在学习环节中设定相应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更为深度地感知音乐。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其对初中生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一方面能增强自身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适当舒缓心中的学习压力,树立良好的学习与生活心态。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和学生学习心理相结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不同的音乐形式形成深刻感悟。我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例,教师可通过信息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中搜索,从抗日战争到中国今日的腾飞。通过这样的方式,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基调,然后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观看视频的想法,然后结合学生心态为学生播放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此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也会让音乐感受更为直观。

(三)学生互动意识针对性培养

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思维定式对学生影响较为深远,因此很多初中学生的思想依然相较保守,不仅不敢和教师进行互动而且也缺少一定的互动意识。作为教师,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通过多元渠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深挖其学习潜力有意识地培养其互动意识。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其个性,耐心聆听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与理解音乐知识。

结束语:从某种角度来讲,“互动式”教学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打开一条新思路,有助于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交流环境,让其能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能表现音乐。由以往被动地学习状态转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总之,依托师生所创设的“互动”教学氛围能让音乐课堂效果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