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雷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辽宁 沈阳 110300)
体育教学对中职教学主体框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课程标准定位以及教学方向规划都出现了问题,中职教育主体形象在不断弱化。
在这些情况下,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刻不容缓的对中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实行优化政策,在现在的教学中,校企合作的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发展趋势,课程改革在这种趋势下,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以岗位的需求为出发点,对照行业标准,创设和课程体系相吻合的内容,并将体育课程与体能训练的高效融合作为侧重点。
在社会环境中,企业竞争环境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显得更为紧张了,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专业人才的竞争,比如从专业水平以及体能方面竞争,已经涉及心理素质的范畴,因此对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对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还要具备坚强的品质和各方面能力,因此从业者需要足够强大的心理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职责。
针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身心发育已经处于逐渐成熟的时期,身体的变化总量,有很强的可弹性,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心理状态很容易脆弱,因此在这一发展时期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在提升职业体能训练的阶段,使他们身体素质各项指标都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在未来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工作岗位中。
和一般的教学主体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将侧重点集中放在了培训人才专业技术上。因此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要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以便用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岗位环境,面对各类难题,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加以解决。将职业体能训练指标引进体育课程中,促进学生理解所学专业的同时,还能为学生科学合理的规划学习方向。在这些基础之上,中学生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会产生高强度的抗压能力。
中职专业教学由于其特殊性质,对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体育课程规划上更为明显,应该充分以社会发展趋势,没像的啊,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人才准入门槛相结合,重点衡量职业体能训练的关联因素,坚决做到无论是学生的职业特性,以及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都应该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出发点。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意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自身的身体机能得到强化,由此可见,课程的设置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上,只有综合考量各个主体的因素,才能使专业教育服务更加完善,同时课程设置要变得个性化。
在现有阶段,各中职院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为了使其朝好的方向发展以及培育出专业性强的实用人才,要求体育应该将健康发展放在第1位,只有健康发展的指标达到了预期效果,才能有序地推进各项人才培养的工作,因此对体育的要求更高了。
在现阶段,体育应该改善对人才培养的思路,要将健康放在第1位,促使学生身强体健,与职业特色之间,成为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中职院校的特色以及办学思路为主体,确保落实人才培养的目标高度,以便将职业体能训练课的优势不断显现出来。
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的能力,同时还起到引导学生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教师不能将希望只寄托在体育课程上,因为会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产生偏移的现象,因此教学思路一定要注意转变。
在比较相同的主体框架中,一起发挥能动性的力量,并将健康维护与体育锻炼达成一致的标准。为了最大发挥教学的能效性,教学场地应该做到不受限制,只要在安全环境下,每位学生都可以进行体能训练。不仅如此,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通过身旁的设施,随时展开健身的活动。
总之,职业体能训练和体育课程相结合具有很多优势,除了能提高教学能效外,还对学生体能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和锻炼,为学生以后顺利参加工作并高效地完成工作,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