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笺茗碗香千载
——浅谈中职学校茶艺教学中的美学渗透

2020-12-08 14:23:46蔡薇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蔡薇

(保山中等专业学校(保山技师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美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已经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美育的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教育界的美育现状令人担忧,尤其是中职院校,美学教育现状堪忧。或许是因为作为教育主体的师生对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许是因为想要重视美育却不得其法。茶艺活动作为一门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美感。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普及和推广茶艺教学不仅有利于中职院校学生的美学素养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将这种美育形式融入中职教学中去。

一、茶艺的美学特征

所谓“茶艺”,就是关于茶的一门艺术,它是指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并借鉴其他艺术形式而形成的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它涉及对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对品茗的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茶艺包括了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的内容。正如前文所述,茶艺活动源自生活但又超越了生活,具有独特的美感。在这整个行云流水般的品茶过程中,烹茶者的衣着形象、手势动作以及坐姿仪态都是茶艺中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茶叶及茶汤的香气带来的嗅觉美,茶壶茶杯等器具带来的视觉美,茶水声以及茶具相互碰撞带来的悦耳的听觉美……茶艺中丰富的美学特征将茶艺的美学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茶艺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具象的美学特征主要就在于茶艺的形式与结构的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茶艺活动中对于茶具摆放、茶器搭配、茶叶形状、茶水温度以及烹茶手势的要求中,而茶艺的结构美强调的是茶艺活动中人与人的位置关系以及人与物的位置关系,试图通过不同的空间距离来塑造不同的艺术美感。另一方面,茶艺活动过程中还有着丰富的抽象美学特征,集中表现为茶艺的环境美和神韵美。茶艺的环境美主要就是指茶室的设计和装饰,其核心要求当为自然、质朴、清幽、雅静,这恰好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所在。茶艺的神韵美被视为茶艺美学的最高点,体现在茶器的一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在的和谐,体现在茶艺表演者和茶艺欣赏者的神情交流,也体现在茶艺活动中主体环境与客体环境的相得益彰。

二、中职学校的美学教育现状

当前,中职院校的美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中职院校的美学教育基础薄弱。大多数中职教师尚未认识到美学教育的重要性,仍将主要精力用于专业技能教育中,他们的教学观念需转变。即使是重视美学教育的中职教师,也受到了自身美学素养的限制,既不能为中职美学教育创设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也不能将美学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最终导致美学教学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美学素养相当匮乏,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些学生的艺术底蕴薄弱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艺术缺乏兴趣,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难上加难。而且他们对于艺术缺乏内在的自信,在艺术审美方面极易跟风,受流行的影响。

三、在中职学校的茶艺教学中进行美学渗透的策略

一方面,中职学校的茶艺教学中的美学渗透需要从学生的感性体验入手。所谓的美学渗透本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感性体验最有助于强化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为此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频音频等的播放,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中职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的茶艺师来学校做茶艺展示。让学生在真实的茶艺环境中去接受艺术的熏陶,去感受茶艺的美。这种直观的感受,最能唤醒学生们对于美的深刻体验。

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茶艺教学中的美学渗透需要从理性认知的角度来进行。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教学、学习和实践来帮助学生感受茶艺之美。茶艺中的具象美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在茶艺教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中通过对茶的色、香、味、形的学习来感受并鉴赏茶的美,通过对茶具制作、茶器搭配以及器搭配的学习来提高对茶器的鉴赏能力,通过对茶艺活动中配乐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茶艺中的抽象美则需要在茶艺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茶艺活动中的人美、境美、艺美就是需要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表演来完成的,因为无论是茶艺活动中茶艺师的气质美的表现,还是品茗过程中环境美的体现,抑或是茶艺活动中的技艺美的展现都与茶艺师的动态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美学教育现状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在中职学校的茶艺教学中进行美学渗透,不仅需要中职教师从茶艺的美学体验入手,而且需要加强茶艺教学中的理性认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