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佩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吴城乡吴城中心小学,江西 宜春 336000)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写作是基础性教育内容,也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知识点。但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角度来看,受逻辑思维、智力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并不能依靠自主思维能力完成阅读与写作,这让小学语文教育工作遇到了困境。从语文知识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在知识方面存在诸多互动性,基于这点认识,我们可以尝试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到一起,让他们可以借助一方面的知识基础,来完成对另一方面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由此达到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借助阅读素材分析来实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是最基础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写作水平来看,他们在作文的构思、写作方法运用、遣词造句方面都有存在不足,因为他们当下的思维能力尚不具备独立写作水平,而阅读作为以文本分析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恰好能够让学生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构思、写作能力、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锻炼,这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文本分析能力的提升,更为他们的写作水平提升带来了指导,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
例如在进行《摔跤》一课的学习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人物细节描写,而这正是学生在写作时的难点,所以我就在阅读教学环节中,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让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分析,找出课文中的动词,并对这些动词的应用内予以分析和思考,通过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对这些动词的应用予以感受。在此基础上,我找出了课文中一些关键性的描写语句,包括“各自虎势儿一站,鹐架似的对起阵来”“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语句的描写在脑海中构建两个人摔跤时的状态,由此来提升他们对于描写的理解,强化他们对于词语运用的掌握。之后,我会为学生播放一段类似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以视频素材为基础进行写作练习,尝试在作文中正确的使用动词,由此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描写能力,让他们获得作文能力的进步与提升。
“依靠日常写作练习,提升阅读情感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工作有效结合的重要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写作和阅读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文本阅读来提升学生作文结构设计、遣词造句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写作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阅读素材中的情感,由此做到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为他们的语文素养构建带来助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水平,以确保以写作为基础的阅读教学工作能够得以有效开展。
例如在进行《四季之美》一课的学习时,虽然学生也能够对课文产生一定的审美情趣,但从他们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审美是基于教师的讲解而存在的,这表明他们的审美意识并没有因此得以构建。在这种情况下,我专门挑选了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将他们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进行夕阳的欣赏,并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火烧云,来获得情感体验。之后,我让他们将此次观赏活动为主题进行一次写作训练,让他们可以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来实现对自己的情感认知表达。之后,我让学生再次进行《四季之美》课文的阅读,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感同身受,同时还能够提升他们对文本素材的审美能力,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得以进步。
设计读写结合活动是强化学生语文素养,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工作有效结合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及兴趣需求的分析,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确保其可以在语文课堂当中带来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进行《多彩的活动》写作练习时,我就将学生带入到户外,带领他们去郊游,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在郊游时,我会为学生选择现代散文作家钟敬文的《碧云寺的秋色》、现代作家赵丽宏的《西湖秋意》等几篇关于秋天的美文,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由此来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情感调动。最后,我会让他们进行“写生”,让他们用写作文的方式将自己眼前的美景记录下来,由此做到依托以生活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对阅读与写作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在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时,为他们的语文素养构建带来助力支持。
综上所述,做好阅读与写作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为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发展带来助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负责人,其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兴趣、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工作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动力支持下,通过阅读学习来获得写作水平的进步,借助写作学习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