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
(四川省广汉市金鱼第二中学,四川 广汉 618300)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从初中生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初中生在这一时期身体状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生理方面。而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满足初中生身体发育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初中生的身体耐受能力,更好地满足体育教学要求。与此同时,在初中开展体育教学的游戏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自己真正地融入体育课堂,特别是一些体育竞技类的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体育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强化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另外,从某个角度来说,初中阶段,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知识有着强烈的猎奇欲望,他们的思维中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种具有创造性意义的体育游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同时也可以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让体育教师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所谓体育游戏设置的针对性主要指的是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实际的学习情况设置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活动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并且动作讲解难度、负荷量较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难以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运动潜力。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使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来说,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特点以及游戏的耐受力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设置针对性较强的体育游戏项目,让学生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增强身体素质。
在初中体育游戏的设置过程中,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运动潜力的一个主要因素,甚至可以说体育游戏的本质就在于趣味性。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游戏虽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保证体育游戏教学内容的积极性与健康性,充分地将积极、健康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在思想上、行为上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培养体育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思想品质。具体来说,要做到游戏设置的趣味性,教师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具有猎奇的特点,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有兴趣的学习内容。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游戏。例如,在进行游戏的选择时,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的侧重点更多放在体育竞技类游戏中,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性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体育游戏的安全性是体育活动首要考虑因素,只有保障学生的安全才能顺利开展体育游戏。因此在体育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游戏的安全隐患以及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游戏活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并且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也需要做好动作示范,对于学生在动作示范中不明白的、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讲解。同时让学生进行反向示范,如果发现学生在反向示范过程中 存在某些安全问题,教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引导,防止学生在后续的体育活动中发生危险。与此同时,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基本动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在体育课堂过程中,对抗性的游戏以及投掷类的游戏往往会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这两类游戏虽然十分的有趣,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需要对这两类游戏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再将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增强游戏的合作性,防止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学生由于对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缺乏了解而发生危险。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游戏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营造积极、健康、有趣的体育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