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0-12-08 14:23:46王淑英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王淑英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土桥镇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之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师应紧盯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推动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位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从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德育素材,更好地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掌握语文知识基础之上,更好的完善自身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以此规范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言行举止。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选择的偏差

在长期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往往仍然以应试标准为主体,去思考学生在德育教育内容之中所取得的成绩,以此来衡量学生德育教育水平。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某一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之中分开了德育教育主要含义,而更加关注到作品内容中所包含的应试部分,让学生更多地去学习相关应试内容,以提升学生应试水平,无法真正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成长。

(二)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之中,往往忽略了自身角色定位,通常以主导者角色自居,而将学生放入到可有可无的辅助地位。在开展德育渗透之中,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学生人格魅力和道德素养的良好形成,也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合理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为了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懂得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如何充当一位引导者和指路人,去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从学生内心深处真正的把握自我思维和自我思想,推动学生在合理的思维方式之中进行人格升华。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情感熏陶中渗透德育

情感教育是当下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情感因素能够有效使得学生在开展阅读活动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理解作者的内在思想,充分把握文章中所包含的主要思路。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情感教育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使得小学生能够真正在进入文本之中,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来达到德育教育目标,提升学生德育水平。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播放了电影《圆明园》中八国联军抢、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们的情感之火立刻被点燃,使学生产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悲伤,痛恨侵略者的无耻暴行,并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才能不受侵略,也明白了自己肩上的使命。

(二)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化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课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此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行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之前,应充分制作主题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教学内容之中,更好的理解教学主题思想,以此根据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来开展主动性探究,并明确教师教学内容中所渗透的德育部分,更好地体会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自身思维和行为上的有效推动作用,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讲解古诗《小池》的过程中,在黑板上采用简笔画画的方式: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出现在黑板上。栩栩如生,同学们立刻擦亮了小眼睛,自觉地读起古诗来了。同时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在语言训练中渗透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是小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语言训练能有效增强小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小学生语言核心素养。所以在小学语言训练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可行的教学途径,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极大化发挥了两者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体会到德育教育的潜在价值,并对自身思想上的觉悟起到了推动作用,更好的发挥德育教育内在教育意义。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落花生》教学中,通过分角色表演,让学生理解作者借落花生表明自己要做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并体会生活中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所从事的工作并不令人羡慕,劳动成果也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从而激发学生做具有花生品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