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丹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辽宁 沈阳 110205)
在2011版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概述:“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作为一名农村的美术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美术课程是人的眼睛对世界感知与理解以及再创造的过程。如何在美术中切入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着手于我们身边的事物,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提高认知度,让学生欣赏不同时代国内外老艺术家留下的作品,如齐白石老先生的代表作《虾》,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梵高的《向日葵》等等,让他们通过欣赏、比较等认识不同的美术形式,了解当时的时代的特殊性。探索时代的痕迹。表达出自己不同感受。对于我们的一些民间文化,如雕刻、剪纸、面人、皮影戏、京剧脸谱、变脸等,老师多找一些资料,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去看,有条件的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科技园实践参观写生,这样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有兴趣去学习,寓教于乐,达到了我们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在同学们心中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的情怀,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是一种初级的基础性教育,她接触的都是刚刚迈进校门的孩子们,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有着新鲜感,一切对于他们都是新的,这个时候对于他们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在我们的课堂上要有效的利用各种美术课的课程资源,如:课件,挂图,一些教师课前收集的材料等,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多看,多欣赏,向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会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也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欲望。我上美术课时,由于我教的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我会用生动的特别童真的语言来和学生沟通交流,让他们首先对老师感兴趣,进而寓教于学的感化学生,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感兴趣,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应多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国画、年画、建筑、雕刻、手工、剪纸等。在欣赏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他们从欣赏中感悟。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偶戏》一课中,教学目标是了解偶戏的表演形式,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及其发展,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偶戏的不同特色。这节课,通过对偶戏的了解和交流活动,app展示木偶戏,皮影等,由于现代的媒体的多样化,我们现在的孩子很难感受到皮影和木偶戏带给我们的那种新奇感了,甚至有很多孩子都没有看见过这种表演形式,所以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融入其中,我就以讲故事的方式给我的学生讲我小时候的事,学生们个个瞪着眼睛认真的听着,他们特别好奇老师小时候的那种快乐,这样他们就对皮影木偶戏等有了特别浓的好奇心,这样的引入新课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问题和想法,那一节课整节课都在愉悦的氛围中度过,课后我拓展让学生制作以及表演等手段,让学生对祖国民间传统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并且产生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创造生活乐趣。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的创新能力。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途径。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的第十六课《有特点的人脸》一课中,可以说这节课想让学生上好,教师就必须做足了功课,小学五年级孩子对国画接触不多,之前接触的都是一些用墨画线和一些简单的花草的绘画,也只是知道淡墨和浓墨的不同而已,那么运用中国画笔墨的方法表现有特点的人脸,这可以说对于五年级孩子是个难点,因为抓住人物的脸部特征就很不容易,再用国画水墨完成就是难中之难了,所以我在讲课之前的前几节课又对之前的花草及用墨用笔进行了几次辅导,有的孩子特别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回家练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基础,上课时,我还手把手指导学生在中国画表现中,注重三庭五眼的规律,逐步掌握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通过欣赏指导启发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想象,于画面表现之中。并且加上老师示范步骤画已故相声大师马三立,让学生观察中体会,在通过对中国画笔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抓住人物特点完成与有特点的人脸,并且在学习中渗透了孙中山先生把我们的国画定为我们的国粹,笔墨纸砚是我们中华的神韵,我们要发扬光大等,这样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了人文精神。
除了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外,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例如我们学校就每个周四组织少年宫活动,这样我们可以开展国画、书法、剪纸、版画、中国结、年画、脸谱、泥塑等艺术活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个性特征的重要形式,创作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美术课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事物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感染。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