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云
(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通力幼儿园,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类似小学或是中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适合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因为虽然幼儿园阶段的课程较之小学和中学会简单很多,但是由于幼儿们年纪较小并且自制能力和集中注意力较差,所以如果不将课程设计的丰富并具有趣味性一些,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效果并不佳。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进行运用与融合展开讨论,希望提出有用的观点以供参考。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普遍较小,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上面,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幼儿园采取了课堂与游戏分离这种对策,但是,这一课堂上只学习,游戏的时候只有些的做法其实是十分没有效率的,对于教学的提升也效果寥寥。将游戏与课堂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给传统课堂增色添彩,让幼儿们在游戏当中学习课程知识,也在学习当中获得玩乐。所以在选取游戏的时候,有一点是需要着重考量的,就是该种游戏是能够帮助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为其后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的。
如果幼儿园阶段教学不具备游戏教学的意识,奉行单一无趣的模式,那么会让幼儿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并且他们对之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埋下隐患,他们甚至可能无法再爱上学习,认为课堂压迫了他们的自由,这对于幼儿的一生学习与成长都是不利的。
游戏存在着诸多的意义,而娱乐只是其中的一种,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是一件能够助其成长的事情。幼儿们在游戏中锻炼了自身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和引导幼儿做事方式与三观的正确建立。
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设置游戏的时候,都不注重对游戏精神进行深入的挖掘,只是将其视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让其与教学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因为教师会担心幼儿会沉溺于游戏而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得教师不敢将其过多运用到教学当中,造成幼儿没有办法从游戏中真正学习到什么这一结果。
在将游戏融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创设游戏情境,帮助幼儿迅速融入课堂当中,并且在该过程中与教师积极互动和交流起来,这能够帮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应当在基于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游戏情境的创设,将教学与游戏紧密相连,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当中,如果幼儿能够及时掌握到教师所准备教授的内容,教授应当对其予以嘉奖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其更适用于鼓励式教育,因为严厉的批评容易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影响,导致他们出现逃避学习的现象。所以教师应当竭尽全力提出问题来引发幼儿思考,让他们获得思维方面的锻炼,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
游戏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游戏如果具有太强的学习目的性,那会让幼儿产生排斥和抗拒的情绪,但如果游戏的学习目的性太弱又无法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教师应当在这二者之间把握好平衡,避免出现游戏趣味性过强但目的性太弱,使得幼儿光顾着学习,没能得到能力层面的提升的情况,但同时也需要避免游戏的目的性过强但趣味性很弱的情形,因为此时游戏会失去其本质意义,只能算是幼儿园教师布置给幼儿们的学习任务了。
所以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游戏保持在既富有趣味性,又具备学习功能的水平,此时幼儿才能即完成学习任务又获得玩乐,不会对学习产生抗拒感和排斥感。游戏对于该阶段幼儿的心智成长是大有裨益的,他们对于各类的游戏都会有一种极强的好奇心和兴奋之情,所以每当教师带领他们进行游戏的时候,即便是存在学习任务,他们也会投入其中,游戏能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其学习能力得到极大增强。
游戏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它不仅能够给他们带去欢乐,还能够让他们在此过程中领悟到游戏精神。在教学中融入游戏,能够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保持一个亢奋有精力的状态来面对课堂学习。而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游戏来达成自己的教学目的,主动将在游戏中融入课程内容,把握好游戏的目的性与趣味性之间的平衡,主动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