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文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中心小学,辽宁 大连 116000)
教书育人是教育开展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障。因此这就要求应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掌握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世界,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世界一切事物。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的积极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中,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也是如此,其知识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还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包括情境活动的创设、情境活动评价等等,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而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参与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对于活动情境的创设必须做到具体、形象,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情境中真正获得不同的体验,能够理解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兴趣爱好,与此同时还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活动情境类型,以保证道德与法治效果。目前活动情境的创设类型主要包括虚拟情境、现实情境、故事情境等,虚拟情境主要是模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例如在学习《心中的“110”》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各种各样的危险情境,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识别风险,另一方面教会学生在这些危险情境中如何快速地向110求救;现实情境主要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常见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运用所需知识来解决。例如在学习《大家排好队》这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进行体验,包括学生食堂购买饭菜、到VR体验馆体验,让学生懂得讲文明、守秩序;故事情境是结合课堂内容引入学生喜欢的故事,通过倾听故事让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例如在学习《挑战第一次》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不能随意地听取的别人的意见,第一次要勇敢、大胆挑战和尝试。除此以外,还有实践情境以及探究情境等等,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情境,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情境的创设还应运用一定的手段,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花儿草儿真美丽》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花草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欣赏花草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爱护花草?”引导学生积极地发表个人意见,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大自然中的花草都有生命力,我们应该爱护花草,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大自然以及赖以生存的地球。又如在学习《告别小马虎》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学生马小虎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观看动画故事时思考问题:马小虎都做了那些马虎的事情?造成了什么后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马虎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习惯,从而在生活中改掉这些坏习惯。
完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活动后,还需要对整个情境活动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采取同桌互评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及时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快速的进步。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以鼓励学生为主,适当地提出学生身上的缺点,要求学生积极的改正过来。另外为了以后更好的开展活动情境的创设,教师还应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完善活动情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活动情境创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活动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自由的氛围下学习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