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2-08 14:23:46杨鑫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杨鑫

(浙江省临海市永丰镇实验小学,浙江 临海 317033)

一、师生互动的概念和意义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不同程度、形式、性质所产生的相互影响。师生互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分为对学生的意义和对教师的意义:a.对学生的意义。新课标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为实现这一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备受关注。现如今随着转变教育观念以及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能动性,不偏向任何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指导者、引领者、管理者的身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好凸显学生的学科地位。b.对教师的意义。师生互动有利于提升教师个人素养,也是小学课堂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传统以教师来主导课堂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变化,现代教育方式需要活跃的、公平的、恰当的师生互动,但在课堂中进行公平师生互动仍存在很多问题。

二、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角色定位有偏差

课堂是教师展现教学能力,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当代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应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恰恰相反,教师多担任管控者的角色,要求学生必须听从命令、服从安排。更有甚至为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要求学生在互动中接受自己的指令和行为,一旦遭到拒绝,将使用不积极或不恰当的教学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这一现象不利于学生凸显主体地位,不利于有效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师生互动具有偏向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会出现学习吃力而表现不理智的行为现象,教师对待该现象容易产生情绪起伏,影响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再者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倾向于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互动,从而获得成就感,加快教学进度;教师不愿意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互动。由于师生互动具有倾向性,不利于整体学生音乐课堂参与度的提升。

(三)师生互动形式单一

传统师生互动还停留在提问-回答-反馈的模式上,让互动变成任务,无法实现较好的课堂效果。并且教师多提问容易的问题,而不是抓住现象、挖掘本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掌握知识背后的逻辑,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另外这种课堂问答模式容易产生课堂参与度极高、效果明显的假象,然而实际并没有促进作用。

(四)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情感投入不够

由于我国应试化教育大量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不重视情感投入,一味传授知识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以上现象所反映的就是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少,只有单一的知识互动,不利于教师完成情感任务,运用情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三、小学音乐课堂加强师生互动的对策

(一)变换角色定位,实现多角度互动

师生互动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若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学将很难拥有较高质量和效率。师生互动要求学生和教师之间公平交流,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处于控制和统治地位,学生则是吸收知识的机器。而在互动课堂中,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合作并且充当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师生互动对于处在主体地位的学生而言,能够充分体现创造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而对于指导者的教师来说,师生互动意味着学生和教师之间真正沟通。互动教学摒弃单方面的一味灌输,采取双向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和思想投入到互动和对话中,使之形成不断进步、生动活泼的个性化沟通过程,营造活跃自由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深度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

(二)无差别的对待全体学生

学生只有处于公平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独立思考。教师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表扬优秀学生的同时,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内心想法。

(三)创新多种互动形式,实现师生互动形式多样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模式从单一的提出简单问题、进行简单音乐鉴赏活动变为抢答播放歌曲的题目的游戏方式,不但提高学生自我表达欲望,而且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助于促进师生互动。

(四)增加情感投入力度

教师运用情感感染带动课堂是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面带笑容、端正态度积极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让学生真心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对待表现差的学生,教师也应给予支持和鼓励,调节其畏难情绪,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其积极主动与教师交流,缓和师生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适应时代变化小学音乐教师应借鉴先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互动中充分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实现有效学习、快乐学习。教师也应跟进时代发展观念,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实现终身学习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