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梅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会龙镇中心幼儿园,安徽 阜阳 236300)
幼儿园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主,主要活动是各种集体游戏和兴趣挖掘行为。而小学则是系统学习的开始,兴趣活动减少,枯燥感和无聊感扑面而来,对学生的自律要求很高。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进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完成从被动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过渡,使小学生活有一个美好的开端。由此可见,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大班幼儿学习生活中关键的一环。
父母从小的照顾让幼儿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遇到挫折就会不由自主的求助或者等待父母和老师的帮助,缺少主动思考的习惯,这对自主管理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甚至会造成幼儿对于情感感知的迟缓,影响交际能力。
老师的重视与否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幼儿的自我管理教育。老师一味重视知识教育,忽略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造成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很弱。有些老师虽然重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但是由于没有经验,没有用对方法甚至用错方法,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家长大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对幼儿格外关系和照顾,事事亲为,使幼儿的自理能力降低,对自主管理能力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甚至使幼儿拥有遇事退缩、等待帮助的习惯,这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经历了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幼儿们的个性初露端倪,他们不再一味听从安排,他们想表述自己的观点,而且他们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要想找到正确的养成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案,首先要了解大班幼儿的心理和逻辑,制定包含大班特色的方案,才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自主管理能力。
拥有幼儿园两年的经历,幼儿对老师已经有了满满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因此,老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在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的同时,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可以在事前和幼儿约定规则,大班幼儿正是渴望认同感和成就感的时期,老师可以通过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来激发幼儿们对于规则的重视,增强规则感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加深印象,养成惯性思维。参与感也是一个激发幼儿重视的好工具,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不仅加深规则感的感知,还能让幼儿积累经验,方便后期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由于幼儿普遍缺少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幼儿园的老师们一般是全方位照顾、帮助幼儿,这严重扼制了幼儿的自主意识。所以,要想养成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第一步是培养自理意识,循序渐进。老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幼儿们整理自己的物品或是完成一定的任务,每天重复,使之成为习惯,自理习惯就这样养成了。自理是自我管理的前提,让幼儿们自然产生管理自我的想法,方便后期接受并进行的自我管理行为。
一般幼儿园的活动具体事项都是由老师策划,幼儿参加积极性和兴趣度不同,参与度就不高。所以在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表达和逻辑的前提下,老师可以把场地交给幼儿们,让其自己策划和选择游戏,老师在一旁监督照看,及时引导就好。通过自己策划游戏和主动选择游戏,幼儿的主动意识提升,这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小组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幼儿的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班级里开展的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开始是轮流担当,然后就由小组成员自行推举小组长,实行定期选举组长制。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管理能力,还可以提高竞争积极性,为未来人格塑造作铺垫。
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养成过程中家长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幼儿成长的初始环境,也是幼儿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家庭教育部分占幼儿教育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工作真的很重要。大部分家长很看重家庭教育,也很关心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所以,家长和幼儿园在相同目标的前提下,只剩沟通问题了。沟通问题需要适当的方法。
第一,信任、尊重是沟通前提。老师要足够尊重家长,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把自己和家长放在平等的位置再来谈论关于幼儿教育问题,认真负责地描述幼儿已经暴露的问题。先赢得家长的信任,家长才会主动支持和配合老师们的工作。
第二,沟通及时、准确。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反映,引导家长重视出现的问题,以便支持后续老师的纠正措施。老师要注意沟通过程中要准确表达问题,避免引起家长的误解,造成后续不必要的麻烦。
幼儿园大班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时期,也是由兴趣过渡到专业的过程。幼儿园老师要高度重视这个阶段,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推进幼儿园教育工作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前进。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幼儿时期对性格和品德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引导他们从小进行自我管理,为未来的自立自强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