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春
(广东省茂名市文东街小学,广东 茂名 52500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已经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了,而阅读就是从书本、网络等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一项有效手段。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知识,更能涵养孩子独特的气质。进入信息时代,阅读方式也有所改变。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更加便捷的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这些智能化的阅读方式的确能带来很多传统纸质阅读不具备的优势。但在这样的一种新型阅读模式下,如何达到一个高效率也是需要思考与研究的。
硬币始终都有正反两面,也就是说任何事都有利有弊,智能化的阅读方式也无法例外。首先,较之传统的阅读方式,智能化的数字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阅读,还包括了视频、音频等多种新型的阅读形式,这些都是传统纸质阅读所没有的。除此之外,随着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智能化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相对较便捷的阅读方式,也越来越符合当代人的需求。这些都是智能化阅读方式所具有的独特的优势,但同样数字化的阅读形式也带来了很多弊端。比如,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接收到的信息太多、碎片化,而且很多时候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一些平台推送的并不是我们主动寻找或我们实际需要的信息。这样过多和杂糅的信息其实并不利于我们对知识的进一步获取,也不利于我们养成主动寻求信息的良好习惯。通过电子设备阅读另一个显著的弊端就是,很容易被其他娱乐化的信息吸引,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诱惑,不利于养成一个良好的专注力。
上文已经提到,在数字化的阅读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对于还没有形成较强自控力、成熟价值观的小学生而言,在刚开始使用智能化的阅读方式时需要在成人的监督于指导下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新型数字化阅读方法的学习指导,引领学生初步接触智能化阅读。例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拥有广泛阅读的兴趣但往往难以较长时间的专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性,在阅读初期规范他们的阅读时间。比如要求每人每天电子阅读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惯养成后再逐渐加长每日阅读的时间。除此之外,在学生接触智能化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还可以教学生一些适用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默读、扫读、利用数字化设备自己解疑、阅读中思考文章主题等。
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在阅读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新奇知识,其中很多也都是值得积累的。在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下,学习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摘录、写观后感等。在数字化阅读方式下,学生可以运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便捷的阅读,同时也可以借用线上软件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例如,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备忘录、便签等软件,随时随地的记录下自己的观点看法、摘录的文章内容等。同时,在利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时,可以直接将内容复制、然后在上述软件中进行粘贴,并且还可以通过截图等方式简化文字编辑这一步骤。这些软件操作都比较简便,也是高年级小学生有能力掌握和灵活使用的,同时这也是智能化阅读方式给学生带来的便利。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不仅能够实现积累的目的,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理解,也是对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锻炼,能够提高最终的阅读效率,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为了达到智能化高效阅读这一目的,除了需要父母和教师的帮助,还可以通过学生本身提高阅读效率。阅读书籍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而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在输出已获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新的知识来源。组织学生相互间对自己所阅读到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交流自己对某个故事、现象的看法。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师生间的交流,通过老师给学生传递一些有用的指导意见,也让老师能够获取学生新奇的想法。例如,在利用数字化阅读名著时,可以跟学生分享关于《走进三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供给学生此类阅读方式的一些启发。通过此类的交流能够激发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在智能化阅读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电子设备非常方便的及时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在知识输出的过程中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在加深,在接受他人意见的时候又在增加自身的知识,这就很大程度上提高的阅读的效率。
结束语:阅读本身就是一项利于学生知识储备、素养形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尽早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百利而无一害。但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合理运用电子设备进行数字化的阅读,尤其对于还未成熟的小学生,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指导,以便能够达到智能化高效阅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