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2020-12-08 14:23:46齐乐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齐乐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这一理念受到国民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相加,二者的相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字的相加,而是进行深度的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化、集中资源配置的作用,提升传统模式下的创新生产能力。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与误区

首先,利用网络进行思政教育这种形式得不到高校辅导员的重视,互联网应用效率低下。他们认为,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思政教育相比,在传达效果以及教育的实效性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很多高校辅导员忽略了互联网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作用,仅仅把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的工具,而且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常常把处理学生的其他事情作为主要任务,把思政教育看成形式主义,甚至有些高校辅导员认为思政教育可有可无,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其次,许多高校的辅导员在网络技术以及新型的信息设备的应用能力上存在严重的不足。除此之外,许多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的主动性方面还比较欠缺。还有,网络思政教育没有强有力的保障。这些问题都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二、信息技术大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实施途径

(一)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支持,保障网络思政教育顺利开展

网络思政教育是一个整体性的、立体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中,首先,要在制度上进行保障。高校要建立相应网络思政领导机制以及相应的评价考核制度,加大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扶持力度。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平台,为思政教育开通网络途径,(删,改为 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连接)连接辅导员与学生。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对辅导员以及相关思政教育人员的互联网技术培训,提高互联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例如,有些高校就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用它进行思政教育的培训与宣传。学校每天会组织对辅导员的培训,在网站上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思政教育的发布。比如,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可以通过学号在网站上进行相关话题的浏览。有趣的内容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学生在网站上进行文章的阅读,通过这个方式,帮助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再如,我校在官网上开创了一栏思政教育专栏,经常会分享一些优秀的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的故事及案例。除此之外,QQ、微博、微信等一些交流软件的应用,也促进了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以此来实现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

(二)增强高校辅导员的互联网观念,增加网络的影响力

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占据重要的地位。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特点可以使辅导员能够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思政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辅导员要通过互联网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思政教育的渗透;辅导员还应该把网络教学当成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来对待,并保持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例如,部分高校每周都会进行“互联网宣传日”活动,在大会上,专业教师以及辅导员要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进行说明,并对互联网的应用感受进行阐述。通过对互联网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讨论,让广大的教职工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互联网的重要性,树立起互联网教学的观念,使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作用再次凸显,以此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转变思政教育模式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辅导员的互联应用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作为高校的辅导员,有责任与义务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互联网技术水平,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发布、引导、监督,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还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把原来死板的思政文件课件、套用模式转变成思政教育创新模式。

例如,作为高校的辅导员,每天要对互联网知识进行学习,时刻保持自己对互联网应用的熟练程度。有一次,我在学校的贴吧上浏览到有个别学生由于考试没有考好,在网站上发牢骚,说一些消极的话。对于这种情况我在网站上对其进行了开导,使网站上呈现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我还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适时地为学生分享一些正能量的故事,让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生们也会积极地与我进行互动交流,也使学生们得到了很好的思政教育。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被广泛应用的今天,高校辅导员要想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思政教育目标,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自己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模式,树立现代教育的新格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牢牢抓住互联网这个教学前沿阵地,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从而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