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初探

2020-12-08 14:23:46魏丽华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魏丽华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永乐中学,四川 南充 637600)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含义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常规课堂上,由于学生能力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后会造成课堂学习空档,能力弱的学生则容易陷入循环学习闭环模式,浪费时间的同时做无效学习。分层教学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学习目标和课堂练习,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展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提高了师生合作和课堂学习效率,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尊重学生意愿原则

学生是分层教育教学实施的主体,开展分组分层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科学进行分组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分组前要仔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学生在组合过程中会考虑自身水平和同学关系,教师把握时机适时进行小组调整,最终达到各小组之间实力相当,强弱搭配的效果。教师在小组组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引导,尊重学生意愿,保护其自尊心同时科学合理进行分组。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原则

个体差异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学生在发展水平、能力水平、性别和个性上各有不同,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素。教师对于学生个体差异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不断发展学生个体差异的优势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高。分层教学的核心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想法和观点教师要不断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尊重个体差异要求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现阶段发展水平,分析学生优势和短板,促进教师和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和学习。

(三)坚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原则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而复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灌输知识点,形成被动式的学习模式,教师如果一味的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那么学生学习兴趣将逐渐丧失而且产生厌学的状况。教学创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内部潜能,改善学生学习状态。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师分层设计教学内容

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影响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能力分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保障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例如,学习《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时,教师在备课时要清楚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说明的知识点并掌握高层次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弱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学生提问,巩固向量的概念即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强调两个要素:大小、方向,通过层次性引导强化概念的理解。

(二)对学生分层评价激发竞争意识

不同能力的学生评价标准也各有不同。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在发现其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和进步时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肯定其学习成果同时不断难度提升,适当进行竞争性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并主动突破知识难点。例如,进行《概率》课时学习时,对于能力弱的学生在其掌握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时给与表扬和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在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问题给与肯定,鼓励其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达到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对其进行难度提升。另外,激发式的评价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刺激主观能动性的产生,调动学习的动机。

(三)学生小组合作提升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进行《流程图》课时学习时,教师提出任务要求对学生分组,各组之间共同合作设计出流程图,全班同学对每组派出解说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再对同学们的表现总体评价。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具体,提升课堂整体氛围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效果。

结束语

高中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是因材施教教育观念的体现。科学的开展分层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每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均衡发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极大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符合当今教育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