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华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中心幼儿园,江苏 泰州 225700)
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教师怎样去教学,孩子就会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孩子礼仪习惯的形成,让其拥有正确的习惯,让其拥有正确的道德素养。在《孟子》《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等文学作品中都包含着礼仪以及道德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学会利用好这些内容,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等优良的习惯品质。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以及道德品质,也有利于幼儿以后身心的健康成长,实现对孩子高效的教学和培养。
生活的小事是最能够展现学生的素养以及品质的,所以在幼儿园的培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利用传统文化,对孩子进行生活习惯的教学,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更好地成长。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教学,教会孩子正确的坐姿、吃饭的习惯、穿戴整齐等等,利用这样的教学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更好地规范孩子,促进其健康的成长,保证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在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人都出现了重视外来节日,轻视传统节日的现象。所以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孩子传统节日的教学,让其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做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工作。还有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有趣的方式交给幼儿,让其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促进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所需要接受的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在实施传统文化的教学时,不能对幼儿直接进行教学,应该将其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应用到活动中,将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内涵都在活动中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在开始教学前,幼儿教师自身应该先进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深入分析传统文化的内容,之后再将适合教学的内容整理出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举办一次“民间手工”的主题活动,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这次活动与美术区域相结合,让孩子在相应的区域内学习一些民间手工的内容,教师可以教幼儿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让幼儿回到家中将手工艺品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学会对爸爸妈妈说辛苦了。在这样的教学中,幼儿不仅学会了简单手工艺品的制作,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够让孩子学会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幼儿园中教师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学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之处进行融合,让幼儿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会一定的技能,并且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印象,这样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并将其教育意义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利用橡皮泥制作粽子。在开始上课前,教师可以先将自己做好的,可爱的小粽子展示给孩子们,激发孩子参与粽子制作的兴趣,之后再带领幼儿学习粽子的制作。在幼儿都完成自己的粽子后,教师可以评选出做得最好的孩子,之后再给孩子们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利用这样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日常教学相融合,促进幼儿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
教师不仅在教学中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幼儿的幼儿园生活中也应该融入相应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更好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幼儿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幼儿园可以在园内的空白处,在上面印刷上《弟子规》等等内容,让孩子能够在相应环境的影响下,得到道德素质以及个人素养的提升。还可以在班级内的墙上绘画一些富含传统文化的图画,比如尊老爱幼、谦让等等,利用这样给幼儿创建传统文化环境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让幼儿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幼儿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
不论科技的进步速度再如何加快,也不能遗失掉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千年精神以及品质的结晶。所以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孩子能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