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芳
(四川荣县旭阳镇西街小学校,四川 自贡 643100)
实施课堂活动主要依赖于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有效传递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潜在兴趣,利用兴趣引导学习,从根本上提升数学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讲解“千克、克、吨”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与小学进行互动。比如,教师的体重在60kg,身高在165cm,哪一位同学会知道自己的体重与身高?问题问出之后,便会有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之后,数学教师可以继续与学生互动。再问,如果人的体重与身高分别使用千克与厘米代表,那么动物与我们一样么?这个时候,学生便会衍生出分歧的想法,激发学生好奇心。教师可以从旁直接引入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物管理员对动物体重与身高的形容,学生便可以直接找到教师问题的答案。利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可以将学生摆放在课堂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可以在师生的沟通与互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对数学问题产生足够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可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数学知识学习中,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实施。
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具有强烈的贪玩心与好奇心,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分散学习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小学生这些特征,将游戏融入教学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接受并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讲解“年、月、日”课程时,学生往往都会知道一年之中有12个月份,但是却对大月、小月知识无法掌握,通常要看着日历逐月数过去才会知道。这个时候,数学教师便可以将其编制成顺口溜,像“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数不差”,并让学生默念学习几分钟。之后,可以选用龙摆尾的方式从第一位学生开始说顺口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中,还可以使小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掌握数学知识点。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并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中,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可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并可以解决实际具体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拥有的实际生活经验是其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牢牢把握“知识来自生活,并服务生活”的教学理念,基于小学数学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丰富数学课堂活动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必要性,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并积累数学知识。
比如,在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中,讲解“对称、平移以及旋转”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在生活之中寻找对称的事物图案。比如,建筑物、蝴蝶以及商标等等。可以让学生在直观视觉冲击中,对对称概念进行初步理解。之后,数学教师从旁进一步指引,比如,今天一位同学头发上有一个好看的发卡,我们看看在镜中她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同学,并举起右手照镜子。此时,同学们便会惊奇地发现在镜子中学生明明戴在右侧的发卡却戴在了左侧。利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将具体情境与常见物体与数学知识之间进行联系,可以提高学生亲切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日常实际生活中深刻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存在,为日后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若想要有效实施数学活动,教师便要在数学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将游戏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理融入,充分激发学生想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对课堂数学活动内容进行有效丰富,结合实践对数学课堂活动进行有效强化,推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活动开展的整体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并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为其日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