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思政教育功能,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效率

2020-12-08 14:23:46赵亚风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赵亚风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是鼓励人们要与时俱进,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至理名言。思政工作的学者们从学位教育恢复至今共20多年的时间中,国内的研究生教育正在迅猛发展,为国内不同领域和岗位提供了诸多优质人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学习主体聚焦在工作人员群体中,旨在为其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近些年以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处于不断攀升中,虽然其对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就需要学校或相关部门能够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当前窘境。本文主要立足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能够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

一、优化管理机制,强化思政教育

在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逐渐扩大的背景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工作目前正在由各院校负责。为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向前迈进,学校也开始在二级学院内推行研究生班主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过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一般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大多还需要完成繁重的科学任务,在思政教育内容和学生管理融合方面做得还有不到位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管理质量。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研究生学生工作办公室与研究生团委两条管理模式的途径,将现有的机构进行逐渐完善,根据需求适当增加相应岗位,强化队伍的建设。另外,学校或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开展多种思维模式下的管理工作,实现共做的良性互动,继而在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下,促使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

二、运用思政功能,发挥导师作用

研究生思政教育与相关管理部门、研究生导师之间应该有一套科学的联络机制,力争每个环节都不会出现遗漏。研究生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可以加强和研究生导师的合作,将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经过实践我们可知,硕士论文在进行正式的答辩之前,都有专门的导师作为指导,对内容进行不断调整。经过调整之后,学生便能够意识到学位论文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身为研究生导师,一般都会给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和示范,在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慢慢体会到导师身上严谨治学、宽厚待人的处事态度,促使研究生思想观念积极转变的同时,还能实现最优管理。所以,鉴于导师在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和管理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在管理中不可忽视导师的作用,而是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服从管理,学到应学的知识。

三、深化思政理念,助攻教学管理

首先,确立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促使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另外,管理中应该将我国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的内容渗透其中,发挥爱国主义的教育传统,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规律。除此之外,管理者应该树立大局意识,提高阵地意识,让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珍惜学习机会,早日成才。

其次,将全面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可以以科学精神去陶冶情操,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科学严谨的文风与学风。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学术科技竞赛、学术报告会或学术沙龙等活动,营造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深入交流的氛围,活跃当前的学术风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其良好的学术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以促进,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发展能够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强化创新建设,以文化洗涤学生的心灵,促使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尽快养成,使其素质进一步提升。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爱校教育、校风校纪教育和职业设计教育等,为其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其贯穿于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和差异,构建更加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其在该领域的教育管理方面能够开创更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