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时政教学浅析

2020-12-08 14:23:46邱美慧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邱美慧

(平潭岚华中学,福建 福州 35040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很多章节内容与时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时政内容不仅反映出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纷纷选择将时政内容渗透到课程教学中,进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实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时政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其道德素养以及价值取向都没有彻底确立,因此迫切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与激励。再加上,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中也不乏一些不良的信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他们如果缺乏良好的综合素养,就会导致他们不具备迎接挑战与机遇的能力,从而与时代发展的步伐脱节。因此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强化时政内容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时政信息,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方针。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时政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精心选择时政内容

为了能够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前需要对时政内容进行精心筛选,要与学生的现有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放心相契合。初中生们本身生活经验较少、实践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也较差,因此教师很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时政教学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合理筛选时政内容,杜绝负面信息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首先教师在开展时政教学时,需要密切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确保学生不仅可以全面掌握时政内容,同时也能够增强自身的学习水平;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要对时间与空间顺序做到合理的布置,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及时指导,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在课堂上有效渗透时政内容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环节,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时,往往是将精力全部放在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挖掘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使得学生的综合发展受限。再加上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通常情况下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这种错误的观念,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是相悖的,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做到从时政讲解的现有条件出发,紧紧把握住课程的核心和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其中,思维导图与多媒体教学策略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教师可以选择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弥补学生在逻辑思维与想象力方面的诸多不足之处,教师需要对小组合作与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势加以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在创设好的课堂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最终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利用微课搭建时政教学新渠道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加强对新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课堂教学增添时代特色,最终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时政教学,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同时还可以借助微课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使用微课,可以帮助教师们搭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展开学习。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具备短小精锻的特点,可以再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也更加青睐这种简短的、片段式的学习方式。现阶段,微课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就以情景设计式微课与PPT形式的微课两种效果最为显著。PPT形式的微课教学主要是由文字、图片与小视频所组成,教师可以使用PPT自动播放的功能来自动形成视频。将时政热点内容借助图片或者是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呈现,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认知,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帮助下,时政教学形式会变得更加丰富,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也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适时地渗透时政内容,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地应用时政内容,全面了解时政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内容等紧密结合,最终将时政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政素养,为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