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香兵
(平潭岚华中学,福建 福州 350400)
“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隐性“分层”,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要更为灵活一些。它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反馈采用针对性教学,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也认为分层教育是目前帮助学生共同发展的最优方法。从现实教学中看,分层教育也是消除学生“能力差异”的有效方法。分层教育将能力水平相似的学生组织起来,因材施教,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短板,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今后中学数学教育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材施教作为当今推崇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之间认知,能力水平等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专属教学方式,一方面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对教育公平性的实验也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理论是分层互动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平均分成若干小组,由优等生帮助学习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差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优等生也能借助此过程中巩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在社会文化和社会准则的影响下,个体在解决问题或是创造事物所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单纯依靠某一个智力,而是多个智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的提出推翻了传统的智力理论,也解释了人与人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为分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时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代教育体系,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发生变化,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然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在确保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解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自己独自完成;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两人或三人一组,在合作探讨中进行解决;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就可以三五人一组,教师再根据他们讨论的结果分析指点,帮助他们对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掌握。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热爱。例如学生在学习《有理数乘除法》时,可以创设简单的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掌握。教师会准备一些文具并标注价格,学生扮演店家,教师则是顾客,教师会随机进行文具购买,学生就要根据商品价格进行正确计算然后将购买后剩余的零钱返还给教师。教师依照学生学习能力水平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若有学生在进行的过程中产生困难,教师就要进行暗示,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即使是学生能力较差的学生都能够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既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对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饱含热情。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巩固,日后才能更好地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借助分层教学,帮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例如学生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时,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不同,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印象。学生现阶段对网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开展解密游戏,解密道具获得的密码为方程的解。游戏分为三个阶段,难度逐渐提高,分别让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求解。这种趣味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纷纷参与进来,通过独立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更有信心。
新课标的背景下,分层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方式,其核心在于维护学生自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性。现阶段,分层教育只停留于表面,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只讲究形式,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导致伤害处于低层次学生的内心,底层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阻碍。由此可见,分层教学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化研究,优化分层教学方法,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