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筷,从娃娃抓起

2020-12-08 14:23:46赵联洪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赵联洪

(四川省泸县城东幼儿园,四川 泸州 646100)

目前,公众对使用公筷的意识不强,使用公筷的用餐方式逐步在公众中逐步弱化,同时,不少的食源性疾病是由于不合理的用餐方式引起的。因此,从儿童时期培养使用公筷的饮食方式是发扬传统饮食文化和保障身体健康的迫切要求。

一、让儿童在学习中提升“使用公筷”的意识

儿童的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主要依靠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儿童尽早地形成“使用公筷”的文明安全饮食习惯。在儿童群体中,做好“使用公筷”的宣传是最首要的环节,通过编写一些关于“使用公筷”的儿歌或者口号来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使得儿童在学习中对“使用公筷”有最直接的知识来源,另外,通过老师的进一步生动活泼的方式解读相关知识,使得儿童了解到“使用公筷”是一件正确的事,也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同时倡议儿童家长也能在家中做好帮助儿童了解“使用公筷”的宣传工作,帮助儿童温习相关的知识,共同助力培养儿童“使用公筷”安全文明用餐习惯的工作。

例如:可以在儿童学习的教室和走廊以及娱乐场地等地方,贴上关于“使用公筷”的倡议名言,做到所到之处皆有所文;同时可以在平常的学习卡片和学习文具上贴上“使用公筷”的贴纸,以极具画面感的形式加深儿童对“使用公筷”用餐方式的印象;另外,可以编写一些相关的口号,在儿童做操和用餐时朗读背诵,做到相关知识随时温习。

二、让儿童在活动中体会“使用公筷”的快乐

由于儿童对很多知识的解读能力有限,更多的需要老师肢体语言等形象生动的方式才能理解。考虑到这一点,老师可以在儿童日常的生活安排和教学环节中举办各式各样的关于“使用公筷”的趣味活动,通过使儿童参与到趣味活动中,使儿童们不仅真切地认识到什么是公筷,并且学习到应该怎样使用公筷,同时可以使儿童在多样的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使用公筷”的快乐和乐趣。通过实践的方式进一步在儿童中推进“使用公筷”是一个正确高效的选择,具体的方式如下。

例如:在每日儿童用餐过程中,可以选择一种特定的颜色的筷子作为公筷,使孩子们能够快速辨认出公筷,同时在吃饭的过程中可以向孩子们演示如何使用公筷,及时纠正使用错误的行为,通过让儿童自己亲身体验“使用公筷”的用餐方式进一步养成“使用公筷”的用餐习惯;另外,可以组织“使用公筷”故事分享会,可以让儿童讲述一些在家里或出去用餐时自己以及周围人使用公筷的情境或者故事,使孩子们感受到“使用公筷”的乐趣;最后,可以通过表彰一周或一个月里正确使用公筷次数最多的儿童的这种方式,使儿童以“使用公筷”为荣,同时提高儿童“使用公筷”的积极性。

三、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使用公筷”的责任

养成“使用公筷”的安全文明饮食习惯,不仅可以受益于自身,同时也受益于他人。但是,目前很多儿童的家庭并没有“使用公筷”的用餐习惯,因此,在幼儿园中做好儿童“使用公筷”用餐方式的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其中需要每一个儿童成为“使用公筷”的推动者。通过培养儿童“使用公筷”的安全文明饮食方式,已达到影响到每一个儿童家庭的目的。老师需要在幼儿园中有规律地进行“使用公筷”引导,帮助儿童形成完备的“使用公筷”的饮食习惯,使儿童不仅仅在幼儿园这种约束的环境中,而是在任何一种群体和环境里都能自主“使用公筷”,这才是教育引导的目标;同时强化儿童关于 “使用公筷”的责任感,使得“使用公筷”的安全文明饮食方式真正渗透到千家万户。

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儿童在家中向父母讲述“使用公筷”的方式和理念,告诉父母“使用公筷”的好处,通过最直接的方式使“使用公筷”的安全文明用餐方式传播到每个家庭中;同时,可以使用相对强制的方式,将“使用公筷”作为一项每日家庭作业,要求儿童在家中拍下使用公筷的场景或者描述家人使用公筷的画面,并向老师汇报。通过以上方式不仅强化了儿童“使用公筷”的理念和责任感,同时也很好地改善了儿童家庭的用餐方式。

结语:“使用公筷”是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安全文明用餐方式,要培养“使用公筷”的安全文明用餐习惯,需要从儿童抓起。幼儿园要进一步做好关于“使用公筷”的宣传和教育,使得儿童能够在这个时期树立起“使用公筷”的理念,养成“使用公筷”的安全文明用餐习惯。争取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儿童养成终身“使用公筷”安全文明用餐习惯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