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

2020-12-08 14:23:46李妍司秉鹤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李妍 司秉鹤

(舒兰市平安镇中心小学校,吉林 吉林市 132605)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入小学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对于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更加主动,更是掌握了网络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浏览接受了大量的网络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更隐藏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小学生正处人生观价值观的萌芽时期,小学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培养小学生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养成文明的网络道德,引导小学生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完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在教学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存在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良信息,网络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拓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但不能忽视,网络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还没有甄别能力的小学生,无法正确地获取知识抵抗不良诱惑。这也反应出,小学德育教育在网络中存在一定的缺位,需要顶住网络不良信息带来的压力,开展德育工作。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挤占了小学生德育教育时间,当前学生对网络上虚拟世界的时间花费越来越多,与其面对面的与家人,老师,朋友交流相处,更倾向于利用电脑,手机等信息技术设备。与他人交往的需要被网络侵占,长此以往不利于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三是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德育教育方式优势被削弱。传统德育教育方式,依赖于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信任,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生活,学生们的信息来源更加丰富,信息接收更加广泛。当网络接收的信息与老师的教导相互冲突时,小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无法完全接受,尤其是在老师更为严厉的教导下,极有可能产生叛逆心理,让德育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展开。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创设小学生德育教育新模式的实践

(一)全天候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对于学生来说,接受教育的时间,不仅仅是校内,还包括校外时间。而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更是全天候的。因此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校内,更应该扩展到学生的一天生活中,让德育贯彻学生的生活。

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传统的德育工作可以走出学校,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网络成为德育教育的平台,沟通老师学生家长,加强校内校外联系,及时沟通交流,让德育教育变成随时随地全天候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得到更高效的德育教育。

(二)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在信息技术深入生活的大环境下,网络对小学生影响颇深。小学生的对于很多事物的了解来源于网络,模仿于网络,传播于网络。而让小学生去迅速有效地甄别网络信息的好与坏是不现实的。这也让当前的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必须利用好信息技术,引导小学生正确的获取网络知识,避开不良信息,抵抗不良诱惑。将线上线下统一起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就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一同努力,将德育教育工作放在中心位,构筑保护小学生的第一道网络防线,保护小学生远离不良信息,不良诱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联合家长参与德育教育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往一直被忽略,然而家长的言行举止才是小学生的长期模仿对象。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更是超过老师,这也要求老师要正确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与人的交流更加快速方便,让老师与家长的交流联系更加频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老师可以请家长配合,把握学生上网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更有效的结果。

(四)加深信息技术在德育教育工作的应用

德育教育的传统是校内教育,依托于学校开展的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教授,然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德育教育也应该积极引进新技术,老师可以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以外,以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对德育教育进行补充,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设计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小故事,培养小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学校可以建设线上德育平台和线下交流会,对优秀学生代表行为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交流接受德育教育的经历,树立榜样意识。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提高德育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束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已经迎来新的挑战。面对纷乱复杂的网络环境,老师队伍也应该突破传统小学德育教育思维,创新求变。整合德育教育各方面力量,引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新阵地,构建和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不掉队,保护学生远离网络不良信息的侵扰,教授学生正确的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完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信息技术的新环境下,更好更有效地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