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枫”问“数”
——地方人文与数学课堂的整合研究

2020-12-08 14:23:46许琳佳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许琳佳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中心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素材的呈现应当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而农村孩子所感知的生活面较窄,课本创设的部分场景学生并没有经历过甚至完全不了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我们开始尝试将枫桥的特色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引入数学课堂,从而让小学数学的教学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将枫桥的人文特色融于数学课堂,让课堂不再单调,让学习内容不再孤立,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身边事物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在数学中学习我们身边的文化。

一、地方人文融入数与代数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创设的情境是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教师认为这个情景太过单调,便将枫桥著名的“十里梅园”作为背景引入。课堂一开始老师就展示了“十里梅园”曾经的胜景,“一片香雪海,堪与邓尉、罗浮、超山媲美”,学生欣赏完之后无不发出惊叹。但如今,物是人非。因此,今天我们要完成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枫桥镇重建十里梅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孩子们听了之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出示改编之后的例题:十里路,在道路的一旁种梅树(两端都种),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种几棵?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不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更是要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们由简入繁,先计算20米的道路需要种多少棵树,再计算100米的道路需要种多少棵树,最后小组合作计算得出十里路需要种多少棵梅花树。算出结果的孩子惊呆了,竟然需要1001棵梅花树!老师问同学们有何感想,有的孩子说十里梅园非常的大,要种这么多的梅花需要很多的时间;有的说要恢复十里梅园往日的美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有的学生说我们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不要等它们消失了才去弥补。这一节课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种子。

二、地方人文融入图形与几何

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学校的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课时认识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的情景依旧是学校,而农村小学的建筑只有教学楼、操场、校门,并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物进行观察和方位判断。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学校曾组织学生徒步游枫桥,经过小天竺、采仙桥、枫桥经验纪念馆、枫桥大庙、枫江公园等地,学生对这些景点的位置有着深刻的印象,老师就将学生已有的经历作为教学素材,以我们的家乡——枫桥,作为教学背景,请学生来判断这些景点在枫桥的地理位置。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枫桥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地方人文融入统计与概率

枫桥以桥得名,在枫江上横跨着3座非常有名的桥,五显桥、采仙桥和永宁桥。学校要开展“家乡的桥”拓展活动,为了调查全校学生对这三座桥的了解程度,我们组织高年级同学分为3个小组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分低、中、高年级进行统计,了解程度分为3种(不了解、了解一点、十分了解)。A小组利用统计表来记录数据,清楚地展现了不同年级不同了解程度的人数;B小组利用扇形统计图,将不同了解程度的学生占每个年级段的比例清晰的表示出来;C小组则利用折线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这三座桥的认识是否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化。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统计方法来整理数据,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地方人文融入综合与实践

社会资源是一种综合性的资源,面广点多,开发丰富多彩的数学课程资源是优化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前提,我们应该关注、开发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综合性社会资源。随着枫桥古镇改造项目的实施推进,青年街被列入了古镇改造二期清单中,老街将成为枫桥古镇的新名片。但是老街新貌,一些旧铺子被移至别处,许多当地的居民找不到原本的商店。此时,三年级的学生正要学习编码。天时、地利、人和,孩子们走进青年街,了解各店铺的分布情况,小组合作绘制古街平面示意图。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孩子们尝试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老街的店铺进行编码,因为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简单的编码(比如学号),未曾了解科学的编码方法,许多学生设计的门牌号码都非常简单,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性。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开始学习各种编码方法,老师也向孩子们介绍了街道门牌号的编码特点,明确科学、合理编码的要求。通过学习,针对各店铺在青年街分布的实际,孩子们设计出更为合理的门牌号码。此次活动学生不仅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而且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勇于开发素材,敢于融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数学知识。教师通过将地方人文与数学课程整合,让数学变得有趣真实,这是数学教师应当努力去尝试和创新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