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仁
(榆树市土桥镇十四户中心小学校,吉林 长春 130400)
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对学生实施教学的效率,进而也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在教学上的创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单一传统化教学是现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情况,而且教师在授课前也没有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在长时间的影响下学生也会丧失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负担感。这种教学形式很难实现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难被提升起来,所以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教师应该随着课程改革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感受,让学生在课堂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而不是记住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向教师提问,才能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却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在学生有疑问时也是给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己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实现对学生的高质量教学,影响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
教师现在虽然开始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习,但是教师关注的也只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的阅读、写作等等技能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也不全面,这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掌握语文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受到影响而降低,语文课堂的教学也很难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本身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同时学生也会学到很多与我们现阶段年代不相符的文章,这些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教材的解读,将内容解读后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才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价值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解读,并且在学生了解基础的内容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深入探究教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会教材中的内容。例如,教师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从文章的表面来看这就是一则寓言故事,但是教师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并且让学生也能得以体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分别演绎养羊人与街坊之间的对话,在表演中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就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以及教师的指导中完成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探究,学生也能够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可以得到提升,从而也能够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语文是语言类学科,所以学生的实践以及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得到语言的表达,让学生能够得到语文实践。而且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对学生也要足够包容,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给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场合,让学生能够得到语言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例如,教师在《可贵的沉默》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阐述组内的探讨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为什么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大家为什么沉默?“这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学生在小组中探讨问题时,因为学生之间都比较熟悉,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语言能力的锻炼,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中自己指派一个学生进行阐述,这样就可以保证这名学生自愿的进行表达,不会让学生感到被强迫表达。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慢慢的学生也就都能够在环境的影响下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可以得到提升,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而提升。
师生互动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在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却认为师生之间互动就是教师向学生提问,但是教师大量的提问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应该适当对学生提问,并且学会应用其他教学方式实现互动。例如,教师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亲身实验两个物品同时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在这样的实践中完成互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影响关系,教学效率的提升会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低效的教学也很难得到较高的教学质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教学探究,提升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