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蕾
(重庆市黔江区区直机关幼儿园,重庆 409000)
那么传统文化作为社会领域的一部分更应该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充分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传承的根基,幼儿在区域环境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民俗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培养艺术情操,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构建早期的传统文化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打下基础。因此,幼儿园将传统文化与区域创设相结合是历史任务也是时代要求。幼儿教师要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将区域环创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达到爱国和传承的教育目的。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幼儿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者、继承者。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需要教育者深刻研究和长期实践。培养幼儿热爱祖国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是教育下一代的前提和根本。
在启蒙阶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有利于我国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将来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在幼儿阶段开展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意义非凡。
幼儿时期传统文化教育为后期小学、初中、高中提供了实践基础。深刻的传统文化实践帮助广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传统思想,培养其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幼儿园时期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历史使命也是社会责任。
幼儿园区域创设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实施者是教师,所以提高教师的理念认识和知识储备至关重要。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区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园管理者要对幼师进行定期的思想政治学习培训,在思想层面上再开展相关的主题区域环创学习,只有提高思想觉悟增加知识积累,幼师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环境创设。另外,年级组和班级之间开展相关的教研学习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环境创设中扬长避短,为后期创设优质的传统文化区域环境提供条件。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和社区合作。家园共育可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还可以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广泛资源。家长可以将家庭的民族传统物件和材料带来班级,投放到相关的班级活动区域,增添了区角的传统文化氛围。社区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积极参加。如重阳节慰问老者,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向年长老人问好,学习感恩,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1.益智区。在益智区教师根据年龄特点提供区域材料。如果是大班幼儿可以投放中国象棋,幼儿不一定要掌握中国象棋的操作方法,教师在区域活动时为幼儿讲解中国象棋的起源,每颗象棋的含义,简单讲解象棋中的历史故事,激发幼儿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氛围。
2.美工区。在美工区投放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绘画操作图示,请幼儿看图进行绘画操作。如果是小班幼儿,可以打印青花瓷图片让其按照花纹涂色。中大班幼儿可以按照图示设计捏泥人、剪窗花等活动,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机讲解相关的文化历史,提高幼儿对自身操作的认识。
3.角色区。教师引入历史故事情节,投放相关道具。比如,孔融让梨。让幼儿自主分配故事角色进行扮演,教师在旁指导并总结历史故事的寓意和启示。
4.建构区。首先投放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亭台楼阁图片,请幼儿观察其外貌和特点。再结合图片上的内容投放积木、废旧纸筒、废旧瓶请幼儿模仿或者自主设计。既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又发散了思维,促进幼儿科学领域的教育发展。
5.科学区。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可以在科学区投放指南针,让幼儿感受指南针的操作方法,教师简单讲解指南针对我国历史的深刻意义,强调指南针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工具,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6.音乐区。投放具有民族文化的乐器并播放出相关的乐器声音,让幼儿从声音中感受民族传统乐器的特点。如:二胡音乐、马琴音乐、古筝音乐、笛音乐等。
另外,充分利用幼儿园公共区域的空间开展传统文化环境创设。比如,在公共区走廊根据传统节日习俗悬挂中国结、剪纸画、幼儿制作的手工粽子、幼儿绘画的月饼。公共墙沿处可以摆放幼儿绘制的青花瓷瓶、插花艺术或者泥塑作品等。每年的春节来临,各班级还可以在教室周围装饰对联、灯笼、手工鞭炮等,充分营造传统节日气氛弘扬民族文化。
总而言之,启蒙教育对幼儿后期发展有着终身影响。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要为幼儿教师指明教育价值方向,幼儿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充分利用家园合作和学校资源为幼儿营造适应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并将区域环境创设作为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突出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隐性教育”作用,肩负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