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为载体,创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

2020-12-08 14:23:46姚丽花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姚丽花

(广东省惠东县吉隆中心小学,广东 惠东 516300)

小学语文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日后行为认知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培养学生课堂主人的角色意识。结合教学内容打造趣味课堂,帮助学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平稳开展。

一、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及时改变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完善,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规定。但从目前执行状况来看,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加上学生现阶段由于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足,导致学习对上一知识还没有掌握就要立刻准备下一个知识点的记忆。这种单方面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语文知识缺乏拓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书本为主,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缺乏兴趣,学生在枯燥的课堂环境中,自然学习效率不高。再加上传统教育的弊端,忽略了学生发展需要,导致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拓展,思维逐渐固化,为了考试而学习,从而影响语文素养的培养。

(三)传统教学缺少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来源于生活,反作用于生活。语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过于形式化,缺乏和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只是单纯地进行记忆,对知识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上。对知识存在印象,但却不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意义。致使学生思维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对生活缺少感悟,也对日后身心的健康成长起到消极的作用。

二、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语文写作融入生活情境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学生现阶段知识掌握情况为主。利用故事教学法,进而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季》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四季的景色,帮助学生观察美、感受美。然后对整篇文章进行框架梳理,并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喜欢做什么事情?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然后教师再从文章中提取几个关键词,让学生们进行故事编写。要求保证逻辑性的同时,将自己对各个季节的感悟写下来。在这种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感受生活

语文这门学科以情感教育为基础,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将文章中作者情感和反映出的生活态度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感到枯燥。相反,随着学生情感的深入,课堂氛围也得以保证,学生也会从文章中学到对生活的态度,对日后学习才会更得心应手,对日后学生语文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地球上事物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环境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在讲解文章时,向学生提问最喜欢什么样的景色?之后并将这些景色进行展示播放。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地球资源枯竭了,我们该怎么办?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播放现如今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许多生物濒临灭绝,生存环境也愈发严峻。学生们形成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正确思想理念。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语文教学,帮助学生认清社会的发展,也发现了曾经不曾见过的景象,学生通过视频更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发展现状,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结合生活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人的一生都要将学习作为人生准则,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小学语文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需要教师将学生兴趣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重心,帮助学生对语文学生产生兴趣,对生活产生热爱。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并将文章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书籍选择时,考虑学生现阶段身心发展情况,以简短的故事为主。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结束语

现如今,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学生心理出发,结合日常生活渗透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学生中体验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