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芬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 乌兰浩特 137400)
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在注重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与内容。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
其一,与市场需求相符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有着比较大的不同,主要是将市场需求作为重要依据开展,也就是市场上缺什么就提供什么。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比较大,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有效满足市场岗位需求。其二,对定向目标进行培养。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文化程度高,并且有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技术型、操控型和应用型,在毕业之后都能够直接上岗。相较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毕业生有着非常鲜明的优势,一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水平。
将就业导向的内容融合进思政教育工作中来,非常有必要,这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革新,也是让思政教育的意义得到升华并且被实用化的一种体现。因此,作为校方,必须要及时对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进行更为精确的信息收集,好让校园内的学生尽早做准备,也让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校方要根据这些分析得到的数据给每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过人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让其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积极应对今后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教师与校方要共同将就业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引导学生接受更多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教育。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地位不分上下,但是传统的思政教学一直将理论知识传授为重,轻实践。这种方式不仅可能限制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也等于是在浪费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必须要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的占比,让学生可以在思政课程的学习中收获更多,同时对思政的内容与设置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让其可以在今后的职场生存中可以脱颖而出。实践层面,校方可以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如社区活动、校企举办的比赛、企业实习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也可让学生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学会更多的思政方面的知识,有些思政知识在课本上是很难得到机会学习的,而生活中的实例将更有教育意义,更有说服性。
教师还要积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更多的教学案例收集,为学生整理出更多的就业形势与现状分析数据,从现象上分析出原理,让学生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并提前感受到当前就业环境的严峻,让学生的就业意识得以不断提升,也促进学生可以在校园阶段就找到自己钻研与发展的方向。
思德实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评判学生思德实践的优异程度,不能仅凭试卷,要多方面、多阶段进行评估。首先,评估的方式要全面,不能像以往一样用一张卷子决定学生的好坏,早知道在理论知识方面能力薄弱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不一定很差。要结合涉及该科的所有老师,例如班主任、实践指导老师、工作单位领导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考虑到要是学生进行实习工作,单位领导最清楚该生的日常表现、工作能力,就可以将学生的评估权交给单位。任何评估方式都要做到对学生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其次。对学生进行多阶段评估,不仅要对学生的各种实验报告进行打分,还要将学生对实践的理解、总结进行评估,要对学生多种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
思德社会实践的质量和评估方式的公平客观是决定就业导向的高职学校培养思想品德的关键。第一,要拓宽眼界评价思德课质量,补充评估标准。不仅要参照学校的评估标准,还要放眼全社会,结合各类单位、企业的评估标准,要设立全面的评估标准。第二,对思德课质量的评估及其评估标准,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建立不同的标准体系,及时补充,敢于面对之前的不足甚至是错误,进行完善。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难点,残酷的就业形势不仅严重影响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通过思政课的教育来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已经成为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趋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实际上从思想的层面帮助学生认真看待就业这个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思想上的创新来积聚力量面对就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