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敏
(德惠市菜园子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311)
培育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来说,因为学生对外部事物辨别的根据就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因此其对学科的观点极易被自身主观意识所影响。为了可以唤醒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每个数学老师都需要对如今学生兴趣不足的主要原因实施探索,持续探究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处理这个问题,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在当下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持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同时对其做适当的运用,如此才可以一直保有学习兴趣,给课堂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但是就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很多老师还运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即使有些老师已经改变了教学方式,但是也有着欠妥的地方,像是提问这个教学方式,为的是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而部分老师仍不间断的提问,同时提问也太过形式化,难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难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更加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此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认知,觉得数学知识枯燥,在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之后,以后想要再去转变就需要浪费很大的精力。
首先,数学课程和别的学科有所不同,其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在难以体会学习所具有的兴趣时,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其次,在学习期间并未拥有独立处理问题的意识,在碰到问题后,一般会在网络上寻求正确答案,以及询问老师,独立处理的问题变得更差,相应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更低;最后,并未形成系统化的学习目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来说,主要为了做到灵活运用,有效的服务于生活。而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当下很多学生最终的学习目的就是获得优异成绩,这样急于功利的学习态度下,会逐渐与学习的初衷逐渐背离,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更加缺乏。
小学生本就有着很强的好奇心,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势必会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时间一长,就能更好地完成培育学生兴趣这一教学任务。但是这类问题情境的设计全部可以随意开展的,应该结合学生所常见的现实生活来设计,使其体会到数学学科所具有的价值,提升兴趣培育的具体效果。例如,在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时,就能够创设下面这些阶梯式的问题,“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三角形的东西,请举例说明”“借助对这部分三角形东西的观察,能否发觉出其具有的特征,谁可以说出其的含义”,之后给学生部分钢丝线,要求学生动手来组建三角形,再完成组建后进行提问:“经过观察、归纳和操作,同学们觉得三角形具有哪些特征呢?”假如完成独立思考之后还是难以做出解答,就要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是合作。了解到三角形所拥有的稳定性特征,还有内角和为180度特征,假如独立思考之后可以回答这两个特征,就能够步入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这一环节中。借助这种彼此提问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存在的联系,体会到逻辑板思维所带来的快乐,与有效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育学生数学兴趣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把本来静态的知识用学生最喜爱的动态形式展现,这时老师就要将其正确的运用。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讲授时,假如只靠语言阐述其特征,难免会使学生出现抵触心理。这时就能够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演示剪纸和面具这些物品,同时给其演示由多个角度折叠所得出的图形,让学生更为直接地体会到轴对称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又如,在进行《相遇问题》的讲授时,对于相向而行这个知识,经常会有学生难以理解,解答期间也会碰到很多问题。这时就能够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两辆车间相向而行的微课视频,这样给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之后在解题时,也就不会有混淆的现象出现,进而提升学生解题的效率与精准性。
小学生迫切想要获得老师的激励和赞扬,因此在实践教学期间,以及培育学习兴趣时,切记不要吝啬自己的激励和赞扬。像是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做相应的激励和赞扬,同时给予更高的要求,使其持续的进步。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就应该对其进行激励和肯定,让其更好地体会老师对其的重视和肯定,进而为了不复老师的指导而去努力学习,逐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长期在这样个性化的鼓励下,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更为高效地进行学习。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期间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其实不难解决,只要持续的强化对学生出现兴趣缺失的分析,势必能够有效地培育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与能力,让其能够综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