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08 14:23:46胡佳慧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胡佳慧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白舍镇中心小学,江西 抚州 344000)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材内容和课外资料进行结合,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降低小学生识字的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一、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性,进行象形字的演示教学

象形字主要是为了描绘事物的形象和轮廓。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一般教材上需要学习的字都属于象形字,虽然看起来略微的简单,但是由于时代的演变,这些文字已经变得非常的抽象了,使得学生在识记时会存在一些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演示含义的演变过程【1】。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日、月、山、火、石、羊”等一些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为学生演示一个物体、图形是怎么转变成一个象形字的,将汉字的结构和生动的外表进行结合。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很快的掌握汉字的写法、读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告知学生这些字最初的形状,都是通过对实物的造型进行描摹创作出来的。比如,教师在进行“水”这个汉字的教学时,应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水流的图,为学生配上潺潺的水流声,让学生对这幅图片进行观察,形容出水流时的样子。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出不同字体的“水”,比如说简笔画的水、抽象化的水、楷体的水和宋体的水,让学生对这些水的形象进行观察,找到实物图和象形字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将具体图形的形状转变成较为抽象的字体,使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知上升成了理性认知,能对象形字的构成进行真正地理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通过多媒体的连续性,进行会意字的演示教学

由于小学生对于比较抽象的事物学习时,能力不够,导致了学生在进行会意字的学习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会意字的字形和含义的理解不能透彻【2】。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通过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CAI课件,将形象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会意字进行充分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比、从、林、相、伍”等一些会意字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课件,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识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很快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充分的掌握会意字的构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图片或者想象的画面,让学生能够对会意字的情境进行生动形象的感受,体会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会意字的形象特点,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多识字的经验,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形声字的演示教学

形声字属于汉字造字的一种方式,在象形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形旁的文字和声旁的文字组成的。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会有很多形声字的学习,由于一些形声字笔画数有点多,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困难。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学习形声字的方法:形旁主要表示的是汉字的含义,声旁则主要展示的是汉字的读音,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京—鲸、惊、吕—铝、区—躯、台—胎”等一些形声字的教学时,由于这些字不仅仅只是形声字,还是形近字和同音字,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容易产生混淆。教师如果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在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在对“惊”和“鲸”这两个汉字进行比较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先为学生出示“京”,接着将这个汉字的拼音“jing”为学生展示出来,接着,将鲸鱼游动的画面为学生出示,把“鲸”字放在京的旁边,引导学生读出“jing”由于鲸鱼属于一种鱼类动物,所以,鲸鱼的鲸是用鱼字作为这个汉字的形旁。之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幅学生看到鲸鱼时吃惊的画面,再将“惊”字写到另外两个汉字旁边,向学生解释这个汉字的意思,指出用“忄”作为形旁的原因。最后将三个汉字展示在多媒体上,通过这两幅生动形象的情境,学生在进行理解时就会简单地多,对于汉字的音、义都能保留深刻的记忆。

教师再进识字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结合汉字的造字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强化汉字的记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