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玉
(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255)
我单位的培训学员有几个特点:
1.有组织地来学习,报名信息都录入到单位的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中;
2.本地学员多,在报名过程中,因为学员过于集中,又要填一些表单,有时会产生混乱的现象,影响到后续的课程,还影响数据的正确和及时的统计;
3.学员对培训的评价,一般是在培训结束的考试前用电脑统一录入,由于时间紧张,有些学员对此不重视;
4.学员午休用宿舍的多,但晚上住宿的少,因此,就需要及时统计早晚餐的用量。
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作为社交工具的微信已成为国内手机的标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设计“培训学员微信报名及评价系统”解决集中报名问题、减少班主任工作量、提高学员评价的真实性、及时准确地统计早晚餐的用量、发送通知信息、加强学员间及学员与学院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乃至传播应急知识、宣传培训单位,是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项目组对各种培训班的报道流程进行梳理,提取共同点。
一般我单位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
集团公司班:年初时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给各培训中心下达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然后各油田报名,报名时间截止后,根据报名人数统计各油田预参加培训的人员。报道时,进行签字确认到场,分配住宿,发放学习用品和用具。
公司班:年初时公司相关部门给各二级单位下达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以及培训指标。然后各二级报送各期学员名单,报名时间截止后,根据报名人数统计各二级单位预参加培训的人员。报道时,进行签字确认到场,分配住宿,发放学习用品和用具。
由于住宿条件紧张,对夜间住宿的学员安排住宿环境相对较好,对夜间不住宿的学员也安排中午休息的地方。
二级单位班:我单位在年初时,与二级单位协议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然后各二级报送各期学员名单,报名时间截止后,根据报名人数统计各二级单位预参加培训的人员。报道时,进行签字确认到场,分配住宿,发放学习用品和用具。
实验过程参考刘俊怀的一种调节氢气露点还原氧化钼的方法[4],一段还原分别选用氢气露点-20 ℃、10 ℃和20 ℃的3种气氛,原料及产品编号对应工艺见表2;两段还原采用相同工艺,具体如表3、表4所示。
由于住宿条件紧张,对夜间住宿的学员安排住宿环境相对较好,对夜间不住宿的学员也安排中午休息的地方。
问题较大的地方在于,有些基层单位因为生产原因等,会临时改变培训计划或培训人员而没有提前通知我单位。因此,会有人员替换、人员滞后几期才来参加培训或提前参加培训等情况发生。
功能要求:满足各类报道需求。报道流程:单位预报名---现场报道----分配住宿。
项目组对现有学员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进行分析。
我单位目前培训学员对培训的评价,采用2 种方法,一是手工方法,主要填写《培训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检验单》、二是半手工方法,学员用计算机网上填写评估调查问卷,班主任从学员管理平台获取数据,进行填写。这些内容填写比较详细,占时较多,一些学员有意见,有时填写也不认真。
如果采用手机问卷,那么,问卷的内容要简洁明了。
功能要求:手机问卷,包括总满意度、对教师的满意度、对就餐住宿的满意度,后台统计。
功能要求:学员手机提交早晚餐需求,后台统计,后勤管理人员和食堂可手机查看统计信息。
对于有夜间住宿需求的学员,尽量安排环境较好的房间。根据目前公寓管理的实际情况,一般对学员的住宿,只分配到楼号和房间类型(标间或普间),具体房间,由公寓管理员分配。
根据上述需求情况,倒推所需基础数据,作为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则为学员或班主任等所需的资料。
根据对需求情况的分析,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分为微信和第三方网页、管理平台显示的html 前端设计和php 后端程序。
微信界面包含一个自定义菜单,主要内容为学员注册、评价等相关菜单。可链接至微信内网页,也可以通过在微信服务号中输入关键字链接至微信内网页。
微信内网页,即自己搭建的微信服务器网站上的页面。主要内容为与学员、班主任等交互的移动端网页。
管理平台为台式机显示模式,主要内容为基础数据录入、报名管理、学员反馈、微信管理以及系统设置。
存储的数据分为文件存储数据和数据库存储数据二类。
文件存储数据,包括预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等,存储于服务器专门目录中,这些数据,或是需要转入数据库,或是从数据库中转出,以供班主任下载使用。
数据库存储数据,存储于Maria DB 中。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包括扫码关注和自定义菜单、关键字回复。
包括基础数据、报名管理、学员反馈、微信管理、系统设置等。
微信报名与评价系统可解决学员集中报名的接待问题等,能减轻培训单位报名接待的人员压力,尤其是在大量培训班同时报道时,腾出精力做好其他服务工作;也解决了学员评价时对机房的占用等问题。
微信报名与评价系统主要配合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本单位。因为我院培训部门的工作流程基本是类似的,稍加修改,也可应用于其他的培训部门。
对该系统加以扩展,也可作为培训部门的宣传、教育、沟通、交流阵地。若利用得当,对于提升形象、打造品牌,具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