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创新与优化

2020-12-08 13:45:45罗兴艺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罗兴艺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前言:当前我国中医药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其急需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现阶段,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展开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方面,在信息化时代下,其依然采用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面对新时期教学主体的新特点,教学方法信息化的实现与推进极为重要。

一、信息化时代下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信息化创新的必要性

在医药类专业中,医学基础课程作为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以及药理学等[1]。此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实际教学中,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依赖教师的讲授、挂图以及课件。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不仅难以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而且在信息化的时代下此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此类课程教学方法信息化的创新,其可将抽象且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增加此类知识的趣味性,可与学习主体展开有效的互动,可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吸收,可将此类课程的教学水平有效提升。因此,对此类课程教学方法予以创新并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及优化建议

(一)注重关联性课程的整合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对解剖学、病理学以及生理学等基础课程的重复讲授,其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学时,而且在不同时间段分散教学还会影响知识的系统性。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主体的教学效率。因此,此类课程信息化的实现、创新和优化,其最为关键且重要的以各医学基础课程间的有机联系为依据,将关联性课程进行充分整合,以促使学生能够在较为有限的时间内,从多个层面形成健全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药理学中药物的跨膜运转和生物学中细胞膜物质运转方式时,就可将两大课程中关联性较强的内容予以整合,而在教学方法创新时,则可通过动画等方式,借用形象比喻法将整合后的内容以生动且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如可将骑自行车上坡比喻转动转运跨膜转运方式。其中,学生自己骑车上坡则表示原发性主动运转,而教师骑着带学生上坡则表示继发性主动运转,从而强调原发性主要是指自己出力,而继发性则是借力。

(二)加强微课教学法的利用

微课是一种以简短视频为载体而展开的新型课程模式,短小精悍是其主要特点,其适用范围是对某个重点或难点知识的针对性讲解[2]。在传统教学方法下,一次完整课堂教学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学生在知识消化方面较为困难。而微课教学法的运用,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学生紧抓课堂关键点,并通过以点/线带面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利用,其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病理学课程中的高血压心脏病时,可通过微课先让学生观看心脏工作机制,然后进行提问,如机体内的血液是如何流动,再如血管内压力处于高水平时心脏工作会发生何种变化等,最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并阻止学生观看此类疾病的模型微课。

(三)注重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为推动医院基础课程信息化的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将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例导入其中,并设计与病例有关的生理学、解剖学以及病理学等任务,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其不仅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实际任务相融合,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急性阑尾炎病例的引入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将病例上传至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自行下载,并设置与之有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等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可通过书籍、网络等诸多途径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予以评价。在典型任务驱动法下,不仅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促使学生获得新知,而且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实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注重信息化设备的运用

信息化设备是教学方法信息化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医学院校应通过物质、精神奖励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案以及习题作业等,并将其上传至课程网站中。同时,在网站中设置在线测试、反馈沟通渠道等,以与学生及时展开有效的沟通,促使学生的学习不受地域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另外,还应利用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以进行辅助教学,如多点触控虚拟解剖系统、电子交互白板等。例如,在开展解剖学课程时,教师可将该系统应用其中,以促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并掌握解剖部位,从而学习相关知识。而在利用电子交互白板时,其不仅可实现知识点分批呈现,而且可将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突出。总之,在信息化时代下,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信息化的创新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结论:综上所述,为实现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应先进行关联性课程的整合,从而为后续临床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注重利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以实现教学方法的信息化,从而提升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伴随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信息化的创新与优化需要医学院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