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铭
(浙江沧海建设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住房的安全性。为了保障整体建筑的质量,需要加大工程管理的力度,制定工程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筑工程材料,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工程施工管理中,从而在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效果的同时促进工程管理的有序进行。
建筑工程从制订施工计划到竣工结束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会存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这些内容如果不加以协调和管理,强化它们之间的配合,整个施工过程就会漏洞百出,甚至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因此,为了有序开展施工,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立行之有效的施工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或者施工领域中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使得施工过于混乱,出现不按照规程和规范施工的现象,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断下降。
建筑结构作为建筑工程框架,其安全性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建筑施工材料是构建建筑结构的基础,也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筑施工材料的管理至关重要。加大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力度,才能让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有些单位将主要责任放在了材料员身上,上级管理部门并没有对材料的试验结果、材料的存储管理、材料的随意摆放是否会降低材料的性能或者加大污染等方面引起重视和管理。特别是一些材料人员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购买一些性能较差的材料,以次充好,进而使得不达标的材料进入施工中,影响后期的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涉及的环节较多,其主要包括施工准备之前的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等。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加强监管,才能保障施工质量。同时,建筑工程施工还具有烦琐性和复杂性,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在施工中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将会严重威胁到人员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应用现代化施工技术,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能够对施工环节加强控制,从而对发现的问题做出预警提示。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需要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加标准、精确地完成整个操作,这样才能够保障各个环节得到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施工环节作为建筑工程从无到有的重要环节,其管理工作开展的意义非同小可。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能全面有序地制订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具体应涉及以下几点。
1.应预先对参与建筑施工的全部人员,包括专业的技术人员如何分配与施工人员准备是否充足等进行科学安排,同时对所需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质量性能进行严格检验,并制订完善的管理体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
2.应围绕施工质量来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周期计划与技术人员水平以及工程图纸设计等均能满足实际施工要求。通过对管理工作所需相关器材进行定期检测与日常维护等,确保其性能足够稳定,能满足施工质量管控要求,并将隐蔽部分工程质量与最终的验收作为管控的重点。
3.应注重对建筑工程完工质量进行严谨验收与科学检测,确保满足相关单位的检测标准,保证建筑工程产品性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与施工技术的选择及应用是否合适,与施工所需仪器设备水平能稳定发挥有着重要关系。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对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建筑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学习先进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另一方面,还应重视对施工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新与改革,以便实现对工程施工流程与工艺的科学优化,保证建筑工程最终的产品质量。
施工人员素质水平的充分发挥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同样重要。企业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其进行全面必要的施工技能培训,就有可能提升施工作业效率与施工质量。而施工人员培养工作的全面开展,应围绕施工技能、作业效率控制、质量意识及安全意识等几方面进行。同时,企业还应积极鼓励施工人员进行内部交流,通过分享经验与难题来实现对施工团队整体水平的稳步提升。此外,企业还应该注重对施工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合理灌输,培养施工团队之间的合作默契,确保施工人员在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的归属感,且能获得必要的认同感。
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不同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如部分建筑企业会将不同部分的施工作业任务分包给不同的单位,而这些施工部分的质量控制与工程整体质量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就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与各施工单位做好沟通协调,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效果。具体来说,企业应对分包工程进行合理分解,在保证工程项目整体性的同时还应保证不同部分施工的秩序性。
在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也越来越多。基于此,就需要建筑企业注重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优化与改革,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对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