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

2020-12-08 13:45:45齐升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齐升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泗望小学,山东 泰安 271400)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个人品质的好坏,重点在于其是否拥有良好的“德行”,而德行就是思想品德,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够做正直的人。基于此,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对学生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其次,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小学是教育的起点,在小学教育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品德有一定影响。在小学阶段学会敬畏自然,学习古人的智慧,建立正确的三观,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也会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列举优秀的爱国行为、爱国思想以及爱国事迹等,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愿意将爱国思想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树立团结友善的观念,在教学教育中,应重点教授学生待人诚恳、谦和的为人处世态度,为学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发展奠定一定基础。此外,还需要教授学生传统的礼仪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是礼仪之邦,为了有效传承礼仪观念,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就应该积极渗透礼仪观,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作出一定贡献。最后,还需要教授学生传承艰苦奋斗的观念,让学生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生活条件中,都能够牢记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在困境中也能够不断成长、进取。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方法

(一)在教材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已经开始写进小学品德教材中,如此,学生便能够通过书本知识,了解我国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加之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会加深,不仅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就是课本,由此,为了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需要从课本入手,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从而从自身出发,从我做起,养成爱国、谦让、友善、礼貌的好习惯。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也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更愿意积极投身其中。

(二)开展文化活动

1.开展专题活动。为了有效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大型的专题活动,例如,弘扬我国传统美德征文,或者观看中华传统美德宣传片的观后感,让学生分享出自己所见所闻以及所感,将传统美德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2.访问参观。为了有效拓展小学生的眼界,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接触,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可以选择访问参观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从中有一定收获。例如教师可以搜集当地的文化知识,在课上向学生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家乡的变化有一定了解,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强化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深入挖掘课本中的精髓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课本内容,教师还需要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消化吸收。例如,可以选择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课本的内容,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在学生学习理解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有所感悟。

(四)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外的渗透方法

小学课堂一般为45 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无法将全部的知识都教授给学生,基于此,教师就需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深入感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例如,在课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时间阅读。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安排一些研究主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一个小组,利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快速完成学习任务。如此,学生便能够有效通过自身力量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有关于我国的国粹内容,在搜集资料时,学生也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民族自信心以及爱国热情也会更浓。为了有效改善品德教育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有效丰富课堂内容,加入实践活动,进而让学生能够有更深的体会。此外,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利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教育思想时,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明白,自己不想做的,也不可以强加给其他人。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在素质教学的大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受到一定重视,由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应该积极渗透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同时,促使小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