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体验的思考与实践

2020-12-08 13:45:45田立艳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田立艳

(河北省容城县容城镇容城小学,河北 容城 071700)

一、问题的提出

新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思想以及活动经验,以适应整个社会生活,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的,有效的方法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体验。数学体验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造真实的体验环境,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对数学经验获得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的认知。体验的过程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数学体验应当始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并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确定数学体验不同的类型和程度。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体验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体验,可采取情境创设、联系生活的方式深化、升华教学体验。

(一)情境设立,提高体验兴趣

数学教学中设立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对知识的兴趣,产生数学体验,这是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只有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减少学习知识的枯燥性,增强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教授学生学习二位数与二位数的乘法时,首先可以在开始讲课前,播放与该课题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等,播放的内容是学生们经历过的事情,这里以运动会的照片为例,同学们在看见运动会照片时会很兴奋,因为这些是发上在同学身边的事情,注意力会被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看见这些内容之后的感想,同学们会踊跃发言,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还可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第三,在图片播放完毕后,会接着出现教学的题目:“我校在运动会期间,每个班级有18 名同学参加体育比赛,我校有45 个班级,请问运动会上我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问题提出之后,让同学们进行解题方法的讨论,由此引出课堂教学的知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于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接下来的教学将很顺利。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立有效的情境,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通过实践加强数学体验

小学生性格都很活泼,都好动。有心理研究显示:实践是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立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实践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得到数学体验。

例如教授学生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时,首先让对圆柱体的模型进行观察,从整体到各个部分;然后教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体:第一步:利用一张长方形纸,卷起来形成一个圆筒,圆筒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第二步:将侧面展开,又得到长方形,反复几次;第三步,让学生思考并将圆柱的各个要素与长方体的要素连接起来,最后得出结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为长方形,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长,圆柱体的高是长方形的高,圆柱体的表面积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在对圆柱体表面积的认识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了观察、实际操作等数学活动,在实践中加深了数学体验,并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在生活中升华数学体验

数学体验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对数学的需求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由此喜欢数学学习,并将数学知识很好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传统的数学教育是由教师向学生给出的“规范”习题,来训练学生数学运算的熟练技巧,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恶的情绪。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体验教学就要求教师将生活情景与数学信息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体会。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升华数学体验。

三、感悟与思考

体验教学是素质教育需求下的新型教育方式,充分显示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数学体验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通过实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体验主要策略是通过情境设立和加强实践,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方法、思维拓展的训练及步骤式数学解答等策略来加强学生的数学体验。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数学体验应用到生活中,让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另外,如何对学生的数学体验进行评估以及如何提高数学体验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