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湘萍
(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中心幼儿园,江苏 东台 224200)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逐渐推行,开展教育创新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课程游戏化模式由此得以实施,并成为最受幼儿喜爱的学习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科学性,教师必须要进一步做好对幼儿认知需求的掌握,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如何做好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予以探讨。
以幼为本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幼儿教育工作的唯一目标就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包括课程游戏化在内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都必须要围绕幼儿的成长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游戏化设计之前,就一步了解幼儿的心智发育需求,并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让幼儿可以通过体验课程游戏化获得认知能力、智力水平、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教育目标。
寓教于乐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原则。从幼儿的心智发育角度来看,兴趣是他们的主要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必须要保证自己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并带给他们良好的学习体验。而课程游戏化作为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础幼儿教育方法,其必须要做好游戏形式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尺度,确保幼儿既可以获得良好情感体验,又能够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学习,由此做到知识教育与兴趣培养两手抓,为幼儿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模式开展过程中,做好优质的课程游戏化设计是基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能够在了解本地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对课程游戏化予以设计。本园地处江南水乡,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在园区内进行了“玩在水乡”的游戏化情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课程游戏化内容,为幼儿设计了户外、室内等多种课程游戏化环境,且准备了非常充足的游戏化材料。例如为了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提升他们对水乡文化的了解,我们就在户外为他们设计了“勇攀高簖”的体育游戏,在以“溱湖簖蟹”本土课程资源为基础的前提下,用体操垫设计了高低不同的“簖”,让幼儿在经过装扮后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并在情境故事的引导下去挑战不同高度的“簖”,由此做到在锻炼他们身体灵活度、协调力等综合素质的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水乡文化,为他们的全面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展高效的课程游戏化互动是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构建起课程游戏化环境,还必须要通过科学的互动,来实现对幼儿的引导,让他们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进一步完成对课程游戏化内容的探究,由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游戏化内容的不同难度选择不同的互动方式,以确保课程游戏化互动学习的科学、高效。例如在进行“打腰鼓”的游戏化活动中,考虑到幼儿对腰鼓的熟悉程度,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进行自主体验,自己主要负责语言引导和监督,以求多给幼儿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打腰鼓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但在“踩高跷”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就必须要参与到活动当中,通过与幼儿之间的科学互动,带领他们一起学习踩高跷,由此来增强幼儿在该活动中的体验,提升他们的课程游戏化学习效果。我之所以强调在“踩高跷”游戏中要做到师幼互动,除了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包含对幼儿安全的担忧,因为幼儿平衡力、敏捷性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在踩高跷时他们很有可能因为站不稳而摔倒,当教师与他们一起进行互动时,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来实现对幼儿的有效保护,这可以避免幼儿出现摔倒的情况,课程游戏化活动的开展由此得以顺利实施。
实施趣味的课程游戏化体验是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关键环节。在完成基础性游戏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之后,教师一定要让幼儿有更好的机会去进行体验,构建起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体验或亲子体验活动,由此做到在带给幼儿良好体验的同时,实现对他们的有效教育。例如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也专门邀请了家长到幼儿园参与园区活动,并让他们能一起与幼儿进行“舞龙灯”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幼儿有机会与家长一起进行互动,在完成基础性课程游戏化设计目标的基础上,让家长感受到幼儿的成长,由此来进一步拉近亲子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专门组织幼儿进行节目表演,让家长有机会通过欣赏孩子的表演来感受幼儿的变化,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以幼儿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带来助力,也为进一步提升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做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的研究是推动幼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游戏化体验,教师一定要多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和体会本地文化内容,并能够建立起的自己正确、健康的认知观念,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素质教育目标,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