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2020-12-08 13:45:45张岚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张岚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1)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人依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完全归属到思政课或者学工部这两个范围当中,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变得格外的工具化。但是基于目前新媒体环境,需要改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切实地将思政强化到所有的课程当中,将这些课程思政部分的教育性显著的突出,从而形成了目前高校课程的思政格局。本文将针对目前高校当中,新理念的融入式教学进行探讨,引入到现今高校高职课程的思政建设当中,将思政课程的建设变得更加的灵活有效。

一、目前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和趋势

随着现今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迅速地引领着这个时代的迅速发展,而其中也不免带动着各行各业,这也使得教育事业也重新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领域。就针对我国高校的课堂思政课的教学来说,现今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并且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将教学资源一体化以及多元化的应用。但是根深蒂固的是传统教学的观念,时刻影响着高校课堂的发展,由于高校思政课堂当中,相配备的资源短缺,并且设施和配置都不够全面,不仅仅如此,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性,这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使得高校的思政课堂受到制约。所以,我们应当要求各高校的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多元化的整合和一体化的运用,本文将对这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思政课堂加强实践教学

现如今高校的思政课程,依旧实施的是以课程为主体,教学只要是遵守以学生为主导的并且由相关的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帮助高校学生理解思政课程的方式,由这门课程的实施来使得高校学生,可以较为精准快速地了解到国内外的社会制度,以及相关国际形势的掌握,由此而渐渐的帮助学生们可以建立一个较为正确的世界观[1]。并因此,将课堂当中学习到的思政理论进行刻板输入,彻底转化为对于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

新媒体环境,信息技术的发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到一些相应的信息,思想政治教学也应当加入现今的信息技术。现如今,各个高校开始注重于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这样的改革和侧重点的偏移,可以有效地帮助到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思政课堂讲述的问题实质,并且发挥出思政课堂教学的实际功效。高校首先要做的是将思政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的结合到一起,从而将两者强强关联,这样可以切实的保障到高校思政教学的可实践性,并且切实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学,这样的教学可以发挥其巨大的教学优势。这样,高校可以通过思政课堂实践教学这方面,完美地将相关教学成果进行展示。所以,这就强调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于现在的高校的思政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不适宜现今的社会的教育发展,而实践课堂的本质就是社会的展示,而高校老师就是实践,这样可以极大的保证到课堂当中将理论和实践强强结合。而不仅仅如此,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帮助到学生具有更加开阔的政治格局以及社会视野,并且对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2]。

三、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高校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和一体化的措施

(一)改变教学认知

首先要对各个高校的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进行一个清晰的定位,并且有效地将思政课堂当中的理论与实践强强结合起来,这样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这使得要在思政教学当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放置到相同的位置和地位当中,并且在提前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格外的强调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要归入到教学系统当中,并且增加相应的学分,以及课时,较为强制性的保证思政课程教学质量[3]。

(二)完善思政课程教学的管理制度

各个高校对于思政课程教学实施的程度和方式都不一样,但是对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必须要经过全面的完善,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相关部门是否可以有效的帮助到思政课程实践教学。首先要在学生团体当中建立一个实践工作的领导小组,并且鼓励这个小组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当中将思政理论有效的融入其中,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其次,可以利用各个学校的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思政活动实践基地,更加直观性的给思政课堂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也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对于思政课程的开设,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基本思想和道德素质,但是课程的开展也存在的种种阻碍,主要问题在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只有将理论和实践强强结合才可以有效地帮助到思政教学。在现今新媒体的环境之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等科技使用到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当中,是目前高职思政教学所需要注意的。在高职课程当中有效的融入思政课程,需要老师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并且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课堂的教学效率,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