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分析

2020-12-08 13:45:45刘玲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刘玲

(淄博新华-百利高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0)

在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涉及诸多的因素,国内的医药行业在不断进步,如何开展更加完善和有效的质量控制,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以及医药行业整体的发展,企业需要完善质量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各类制度和措施。

一、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药品生产技术的落伍

虽然我国的科学技术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较高成就,但是药品生产技术仍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我国的药品生产一方面不能正确的对自然条件进行监测,另一方面监测技术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漏洞。很多制药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顾及药物原材料的特性,从而导致原材料遭到污染。有些药品在监测中需要随机取样,但是企业在操作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这也会增加质量的风险性。除此之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不明确的因素,就算选用合格的药物原材料,也不能保证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二)生产管理不足

从我国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药品问题中可以看出,药品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由于企业的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生产中的风险加剧。生产管理上的缺陷反应在很多方面,其一,是由于质量管理制度与GMP 之间的严重脱节。GMP 注重生产过程的控制,对规范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作用,其实施能够使企业建立风险意识。但目前很多企业在实施GMP 过程中不能融会贯通,对标准的实施太过僵硬,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现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虽然在文件上符合标准,但实际执行困难。再者是生产流程存在随意性。目前监管层面要求采用标准化的程序对生产进行约束,确保生产工艺始终保持一致。但在实际生产中,仍有很多企业风险意识不足,没有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甚至擅自改变生产工艺,造成药品质量无法保证。

(三)药品自身的特殊性

药品具有隐蔽性,药品质量的优劣只能由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检测,一般人不具备鉴定能力。药品检验的局限性再完善的检验方案也只是抽检,无法完全代表整批药品的质量。任何药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药品的专属性,对症治疗,患什么病用什么药,较难互相替代。药品的复杂性,要在种类繁多的药品中选择对症药品非常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二、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建立符合国情的药品指导性文件

如今这个时代,药品的风险控制已经发展为一个能够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在一些先进国家和国际组织,他们的药品管理制度十分健全,并发布了专门针对药品生产的指南性文件,只为给药品生产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事实上,这种方法确实很有成效。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缺乏对企业管理行之有效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因此,我们应该向先进国家学习,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生产和管理指南。

(二)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

为保障药品的质量,加强风险的控制,必须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过程分析技术逐渐得到重视,这种技术的运用能够使药品的生产过程及生产工艺得到更好的保证。过程分析技术能够测量药品的性能和质量,并以此来控制生产系统。针对具体的药品,进行不同的分析,以确定控制的关键部位和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除此之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是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技术,其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实现设备的数字化运行。除引用先进的设备外,企业还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学习,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获取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并结合生产实际,将技术加以改善,运用到自身企业建设之中,保证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控制。

(三)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风险管理体系

在确保产品质量和适宜的工业性能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控制系统的质量风险管理系统。推行质量受权人制度,确保每批上市销售的产品均能够符合上市许可法规和GMP 规定。明确质量管理人员在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将最终责任落实到受权人,促进企业建立明确、清晰的管理框架。学习参考ICH 相关法规指南和先进国家的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切实可行的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体系,健全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生产SOP,规范产品审核放行管理制度文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系统。同时通过相关培训,提高员工质量风险意识。

结束语

药品生产的质量保证需要有完善科学的检验方法,也要对药品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保持合理性,对保证药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性。在药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督,并对各类风险的因素展开分析,建立完善和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为药品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让人们的生命财产可以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也是为了让医药行业可以更加健康地发展起来,为人类的进步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