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文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今天,法律法规日益健全,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显得更加紧迫和现实。尽管各级都非常重视,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法治思维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对新时代法治思维教育重视不够。按照传统观念,人们会认为法治思维的培养的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理论层次高,跟大学生关系不大,这种观点忽视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力军,是未来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的重要地位,因此法治思维培养宜早不宜晚,做好未雨绸缪。法治思维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立身做人、建功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奋斗的方向和实现路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大局,才能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加蓬勃发展。
二是法治思维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新时代的法治思维教育教师质量决定了法治思维教育的质量,也决定了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法治思维层次。有的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基础的法律基础教育,吸收引进不到理论功底深厚专业素质强的法律教师;有的学校法律教师数量不足,难以对各专业的学生开展系统教育;有的学校对法律教师的培养不够,有的法律教师对新时代法治思维的理解还稍显不足等。
三是法治思维教育课程设置与新时代要求还不够适应。有的学校在创新创业课时整体安排偏少的情况下,仅安排了“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重点课程,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而对宪法至上、法律权威等培养教育不够;尤其在一些理工科院校对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仅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当中的一小部分,难以对大学生针对新修订的宪法以及相关司法改革内容的法治思维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
新时代法治思维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要从制度和机制等多方面,久久为功,向大学生传授法学理论,培养法治思维。
一是推动新时代法治思维作为衡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法治思维表现为以法的精神为价值导向,依照法的原理、法的原则和法律规则来判断和思考问题,指导行为。大学生是新时代实现创新创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法制体系,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依法治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法治思维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并将其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以评估和考核提升各高校对法治思维教育的重视,进一步促进新时代法治思维更好地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之中。
二是建强适应新时代法治思维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新时代法治思维层次,又能够全方位培养提高大学生法治思维层次,在新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法治思维教育中不仅仅需要传授法律常识,还需要启发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将新时代法治思维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亟需建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首先,构建法治思维课程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法治思维层次。高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时代法治思维培训,及时获取最新的法治思维理念,注重开展教学调研,设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党校、人大等单位学习。其次,注重引入校外法治思维教育资源。注重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有效吸收法学专家教授、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创新创业杰出校友来校开展法学知识、法治思维以及关于在创新创业贯彻法治思维授课,形成校内外结合的导师教育队伍,传授给大学生新的法治思维和全新的创新创业理念。最后,营造团结稳定的跨学科复合型教师团队。组织法律教师加强跨学科组建以法治思维理念为主导的创新创业科研团队,形成合力申报科研课题,增进法治思维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三是丰富法治思维教育的方法。在原有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收看全国人大召开会议审议立法的过程,了解科学立法的过程;采取案例学习政府开展环境、消防安全等执法检查并对相关单位进行行政处罚的过程,了解严格执法的过程;采取观摩法院审理案件及模拟法庭等形式,了解严格司法的过程;通过参观看守所或者监狱活动,查看服刑人员生活状况及忏悔录等,案例剖析罪犯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逐步走上犯罪道路,通过反面典型培养大学生守法意识。
新时代法治思维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时代课题,新时代法治思维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制度机制保障,还需要全社会、高校、家庭的齐抓共管,更需要担负这个历史使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共同努力,使新时代法治思维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