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宗珍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师范生语文的基础知识,还要重视他们对以后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未来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再是单纯地传授小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还能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交流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学习与生活必备能力之一。小学是小学生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师范生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小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语言潜能,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语言运用的训练,促进小学生语言积累和应用的有效连接,为小学生构建运用语言知识的平台,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语言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小学生掌握相关字词、理解课文主旨大意外,还要让小学生体会文章中语言运用的技巧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夯实自身的语言运用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师范生要学会引导小学生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品读赏析,可促使小学生对文中语言特点较强的语句进行分析,从而让小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理解作者语言运用的意图,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方法,进而将其运用到自身语言表达中,提高自我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为引导小学生对文章进行赏析品读,让小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师范生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赏析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快。”一句中的“清鲜”能不能换成“清新”?“明朗”能不能换成“晴朗”?为什么?从而让小学生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认识到作者用“清鲜”和“明朗”更能表达草原高远辽阔的意境。这时,笔者设计了赏析问题:“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大家认真分析这一句的写作手法,并学着用“既......又......既......又......”说一句话。这样的赏析训练不仅能使小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处于活跃状态,还能让小学生获取更多的语言表达手法,从而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
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师范生需要随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既能加深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又能让小学生在仿写、改写、续写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文章的领悟,实现知识迁移,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练笔过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随读、随记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师范生应合理运用随文练笔的教学手段,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是一篇生动的科普文章,紧扣环保主题,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为了激发小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师范生可以先给小学生展示了地球上美丽景色的图片,激发小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然后展示了具有震撼力的环境污染图片,激发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强烈愿望,接着让小学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采用多种写作手法,表达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并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要采取什么行动才能保护地球?”让小学生在认真思考后尝试写出自己的保护建议。这样的随文练笔活动不仅能让小学生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还能让小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语言运用实践,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阅读量较小,仅靠课本上的内容无法更大程度地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师范生可从教材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拓展阅读范围,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同时师范生还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学习、语言积累及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师范生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为小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机会,鼓励小学生大胆实践,让小学生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获得语言运用的成就感,进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