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喜
(甘肃省武山县四门镇湾儿小学,甘肃 武山 741306)
教师要依据所学内容,全面分析每个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比如,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得道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这一学习目标的提出,就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让学生很自然地去思考:为什么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会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刻苦学习、努力进取。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前,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谁画得最漂亮?要画得漂亮首先要画得像,要画得像就要做到:一件物品,是什么,就画成什么样。这样将学生松散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可见,导入新课对于一堂课的学习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啊!也就是,课前导入要新颖有创意。运用提问导入或一句名言、一个笑话、一个动作、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一个实验、一种社会现象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同时,导入新课要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使学生在上课时产生好奇心和探索的心理,这才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低年级学生有好奇心强和思维活跃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抓住这一特点,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去主动学习。依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实际,在学习《画杨桃》这一课时,我采用 “一法为主,多法相辅” 的读悟教学法,让学生默读课文后,同桌之间进行朗读,小组之间、男女生之间比赛的教学模式。抓住他们敢于比赛的心理提出问题,他们回答问题一旦成功就立即给与肯定,以使同学们享受老师的赞语和学生的鼓励;运用情景教学法、信息收集法为辅的“多法相辅”的策略,继续激励每个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去,让他们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继续深入学习,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这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尤其面对学困生,要进行多方关注,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随着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各种教学设备,尤其是电子白板进入了教室,这为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便利。学习《画杨桃》,就打开PPT 课件,为学生展示杨桃的图片,来有声有色的直观介绍杨桃的样子,教学切实得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多媒教学,它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感染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适时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扩大视野、拓展学习空间,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把最美好的语言——赞美,带进教室,送给那渴望知识最可爱的小宝宝们。心理学家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何况是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的小同学。因此,我总是把赞美带进课堂,渗入教学,在多年来的教学中,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它的激励效果往往表露在学生的眼神里,荡漾在课堂的气氛中,这就是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真地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表扬和认可。每每上课,我就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不管让他们准确地读出词语“叮嘱、审视”、课堂回答老师讲的话具体指什么?还是文章读得好时,该鼓励的要鼓励,该喝彩的要喝彩。
语文课堂上,往往有甄别问题对错,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领悟作者意图这样的问题。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后,就立即抓住时机给予表扬,瞄准这一切点,时时处处尽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让他们去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对每一节教学过程进行恰当的设计,力求环节之间科学高效、天衣无缝,尽量捕捉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寓知于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精简总结课文教学设计的关键词语,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讲解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中心明确。就像《画杨桃》,在教学设计总体上,我的学生体会到了“实”字,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感悟到了“精”字,在观察过程中,体现了“真”字,这样,将扎实的语言训练和“个体价值的体现”得到完美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对学习课文产生强烈的需求,以极大的热情,轻轻松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课文的活动中来,确实来说,讲课要结束时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心里的微笑和走向成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