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2-08 13:45:45刘芳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刘芳

(白城师范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现代化教育教学体系发展日益完备,地方高校作为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现代使命。近些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越来越稀缺,这也为地方高校办学带来了一定的要求,为了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不断调整学院的教学结构,结合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必要性

(一)当前课程体系与人才需求存在差异

高校是个人提升和创新、为社会主义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要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逐步实施来促进人才的完善和提升。培养现代化人才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宏观体系目标,那么科学细致的课程体系就是培养人才的微观机制。高等院校想要更好地为设计现代化事业输送人才,必须要在借鉴其他学院先进经验技术上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近些年来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高校课程体系开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必须要针对当前行业竞争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调整课程体系,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二)重理论,轻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人才必须要促进各方面的共同提升,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全能型综合性人才,而教学环节是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经途径也是重要环节,必须要有具体实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共同参与。然而当前不少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环节,对实践环节产生了轻视,由于自身学院的办学特色以及条件限制,实践教学环节长期出现被忽视的现象,这必将导致严重的人才与市场差异化现象,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工作流程。

二、如何加强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一)确立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和学院进一步工作的指挥棒和出发点,因此在工作进行之前必须要结合自身特色,结合时代经济发展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目标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树立长远目光,避免闭门造车,对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和创新,尽可能地参考其他高等院校或国外先进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调研当地市场,以实事求是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来进行下一步工作。地方高校必须要对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对区域之间经济差别做出研究,结合地方特色为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现代化的综合性人才。

(二)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结合时代特色以及学院办学理念、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各个地方高校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地方高校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要结合转型时期的地方经济战略布局,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应用为核心、以技术为基本,以能力为发展前景努力实现人才的培养以及工作岗位的对接。在下一步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从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为出发点,既要教授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也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分类,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比例。地方高校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学科分类,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解,确保学科分类以及课程编排能够同时满足学生对于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渴望,合理安排课程门类数量,建立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先进的学习环境。

(三)不断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要得到地方高校的重视,也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不断加强教学工作者的技能强化,注重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实践化教学。各地方高校可结合自身特色与当地先进企业合作,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审批专项资金构筑相关的设施,不断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提供保证。地方高校可聘请当地专业人才开展专业讲座,同时解放课堂,不断加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到当地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工作氛围,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意识。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前的转型也是地方高校办学的发展契机,各个学院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把握时代机遇,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