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兴聪
(隆阳区坝湾民族中学,云南 保山 678028)
第一章 绪论
德昂族又叫"崩龙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在全国只有一万七千人左右。怒江西岸在公元前二世纪就有德昂族居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是古代接受汉文化较多和较早的民族之一。
最近几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被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也在不断增加,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甚至被破坏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全然性的缓解。因为潞江坝只有一个德昂族村寨,所以德昂族的反拳文化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面对这一困境,我校的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寻找德昂族的反拳文化最有利的传承方式和途径。
第二章 传承方式
德昂族人民酷爱运动,打铜炮枪、射弩等,德昂族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卫武器,同时也是一种狩猎工具,因此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德昂族中最具流传最广的当属传统拳术。分别有:反拳、四门拳、梅花拳、碾子拳等,出拳利索、坚韧勇猛是这些拳术共同的特点,不仅可以观赏,还能强身自卫。
本校老师依照德昂族的反拳文化编制了乡土教材,并开设了相关课程。民族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缘故是现在许多少数民族很少能接触到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在接受和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生疏。把德昂族的反拳文化编写入校园文化课程当中,能让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同时,在校本教材中编入民族的文化起源、节日文化、服饰、建筑、风俗适应等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从小熟悉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喜爱它,这样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为德昂族生活在山地地区,那么生存的需要和躲避凶猛动物的需要,让该少数民族的人民形成了一套具有跑、爬,躲、跳、投等一系列极具本民族特色的技能。他们不仅要满足生产需要,还要保护村寨的安全,这样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格斗技能。所以,德昂族人都比较重视武术。他们在武术的传播过程中十分注意武德的培养,在传播过程中灌输道德和善念,把武术传授给有才德的人。我校的体育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的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全面灵活地掌握德昂族的反拳。在教授德昂族的反拳之前,我校的体育老师提出了如下教学方法:
在进行教学之前,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德昂族的反拳。让他们知道学习反拳不仅能够强健体魄,甚至还能够救人,并让他们产生责任感和自豪感。弄清楚了学习目的,同学们的积极性会有很大提高,这样能为提高反拳教学的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反拳与其他的武术相比有着独特的地方。所以,老师在讲解动作套路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采用术语教学就是一个非常棒的教学手段。我们都知道武术动作都有其名称,以太极拳为例,其中的“手挥琵琶”这一招式就非常形象的概括了该招式的特点,武者在练习到该动作使,会呈现一个半坐姿态,一手比较高,一手比较低,就像一个在弹琵琶的乐人一般。因此,在反拳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较多的采用术语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让学生抓住了动作的精髓和重点,也能够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方式也逐渐丰富,其中多媒体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已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把德昂族的反拳文化与音乐有机结合,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它的价值。
我校的音乐老师通过音乐的美来体现和感受德昂族反拳的特征和精气神的内在神韵,让音乐与反拳的动作和风格融为一体,将音乐的“声”引入到反拳的“形”中,使音乐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反拳套路与音乐的有机融合,让反拳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也让反拳的美感在音乐中得以体现。
通过对德昂族村寨的多次考察和对反拳的反复了解和研究之后,我校的舞蹈老师将德昂族的反拳融入到了舞蹈教学中。在我校音乐与舞蹈老师的努力下,德昂族反拳文化的推广更上一层楼。
在原始社会,文字还没有发明,文化的传承都是依靠绘画来进行的。春秋战国时代,龟甲上的象形文字就是一种利用绘画传播大记事的证明,而这也说明了在对反拳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与绘画相结合。
多媒体和手机的普及,对学生学习反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们不仅自己学,还向家长和朋友进行了推广,这就使得我们德昂族的反拳文化被更多的人知晓。将反拳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对推广少数民族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校还安排每个班级出关于德昂族民族文化的板报,这一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德昂族文化的认识。但要将德昂族的反拳文化变为“世界的”还远远不够。面对此现状,我们的美术老师提出来这样的设想:在校园里设计文化长廊 。
校园文化长廊是学校风格和品味体现,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要设计样式的校园文化长廊,是迎接德昂族反拳文化进校园,在校园内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措施的重要板块。
作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反拳因为其拳法特点,受众少,面临着传承层的困境。为了帮助德昂族民族实现本民族特色的传承,也为了保护我国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本论文对如何就反拳的学校教育传承方式进行了研究。
本次研究将反拳与美术、音乐、舞蹈等五个方面的艺术形式进行了结合,对其进行了综合,认为只将反拳与其中一种艺术形式结合传播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将所有艺术形式进行综合,让学生在视、听的视听的美好享受中,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对反拳的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