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体育品质课堂的策略

2020-12-08 13:45:45程峥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程峥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中心小学,浙江 金华 321000)

一、前言

在国家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现状也随之改变,人们随着思想观念的改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而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追求成绩,也会更加关注对孩子的多方面发展。体能是学生保持健康身心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小学体育课逐渐备受关注,期待孩子能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教育部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参与到改善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

二、小学体育品质课堂的基本理念

坚持以“健康发展”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意识;以学生发展为重点,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学习;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和生源地差异,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体育学习中有所收获[1]。教师需时刻将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学目标和核心理念,将德育作为教学基础,能力作为重点培养,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并让其明确正确的三观和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和质量观,设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深入实现品质课堂的建设,促进小学健康体育课程能够稳步发展。

三、小学体育在未来教育中的重要性

社会现代化的首要目的就是将人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通过文化、心理及素质实现。体育方面的未来教育是将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提供现代化队伍为目标,而体育课程的改革将承受动荡并对现代人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体育运动是先进意识传输的载体,要想进行社会现代化,就应该从小学体育抓起,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使体育教学能够满足未来人发展的要求。

四、打造品质课堂的基本策略

(一)增加兴趣、技巧类教学内容

学生在参加体育课时,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健美操、武术、艺术体操等内容添加到日常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参与性。小学生因其体质各有不同,故在进行技巧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应的项目,这样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以艺术体操为例,在体育课中,首先教学生基本动作,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腰部、腿部等身体部位,让整个身体的柔韧性得到锻炼和提升。再给学生播放音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艺术体操的表演中,让学生在表演中尽量舒展自己的身体,使身体更具柔韧性。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体操动作,让学生自由创新新动作,可让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讨论设计,最后结合音乐进行体操评比。在这样的艺术体操项目中,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获得综合发展。健美操、艺术体操等项目将不同风格的舞蹈和旋律进行结合,加之音乐的律动,使得其具有艺术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这样的体育项目,能够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并且能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放松身心的目的。

(二)规划课程建设

体育教学是将训练学生身体为主要手段,将学习体育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内容,将加强学生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体育教学包含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提到的体育技能是体育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能够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基础。将运动技能作为课程核心进行体育课程规划,并将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聚合,与此同时在对运动技能项目进行设计和研发时,应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避免出现片面教学和多分关注优势群体等现象。

(三)加强集体运动和构建健全的评价标准

小学体育教师应对传统的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创新。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大都是排球、足球、跑步等项目,使学生在学习体育项目时存在应付式学习的现象,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减少跑步等田径运动和球类等自由锻炼的时间,将关注点放在集体活动的项目,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例如在进行篮球等球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制定科学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运动情况进行评价。如体育教师将男生和女生各自分组,进行“直线运球”等比赛,男生女生小组之间各自进行评比,赢得一方可以获得小奖品,对输的小组给予适当地惩罚,并指出输的原因,鼓励学生不要气馁。这样规划课程教育能够提升课堂的整体气氛,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增强他们之间的友谊和自信心。

(四)优化作业类型

在课后布置作业时,可使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增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不仅是对学生的知识范围,还包含父母对孩子的支持、认可、信任和包容的程度。父母平时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如果脚掌有良好的素养,学生就能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家长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此时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布置亲子合作的作业,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五、结语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朝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体育教育又能帮助学生养成体育意识和加强身心健康的学科。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注意。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推进,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改革的趋势时不可待,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得到的结论设计教学方案和目标,使体育教学得到最大的成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