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迎辉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第二中学,河北 唐山 064200)
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了解,通过学生主动提问可促进和谐交流氛围的形成。笔者分别从: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因素、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来阐述。
古人云:授人一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就目前来看,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因素诸多,包括:缺乏组织语言的能力、提问勇气的匮乏、对于课堂提问现象态度失当,详情如下:
在新课程改革前,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影响,均是“教师在台上说,学生在台下听”的局面,在这种传统模式下进行学习,常常会对课堂上的提问予以忽视,据此学生缺乏在堂上发问的机会。由此可见,学生组织语言能力的缺乏是影响主动提问的因素之一。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阶段,自尊心较强,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心里的想法,课堂提问缺乏勇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必须“尊师重道”,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适应了听教师讲话的习惯,认为打断教师是不礼貌的行为,这一因素也会对教师的教学造成影响。
上述,笔者对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相关因素展开了分析,为了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全面提升,还应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对课堂氛围合理营造、对形象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采取奖励教学措施,详情如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敢提问的原因源于课堂的氛围,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提问能力难以提升。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学生需要记住圆周率,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教师可用“山尖--寺--一壶酒”让学生展开联想,教师还可趁此机会寻找更多的公式,不仅可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能使学生的胆量得到有效锻炼,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逐个辅导解决,而有共性的问题则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解决。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自身思想及时纠正,不可因为学生提问太简单或太难而置之不理,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教师可让其他学生来回答,对于学生提问的较难的问题,则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的能力,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班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合理调整,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使数学课堂得到充分活跃。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由于许多学生尚未掌握提问的方法,在上课时不主动提问,据此,教师应对学习方法向学生传授,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对数学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主动研究精神的形成。数学学科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合理引导,结合日常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提问习惯的形成。同时,老师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评比等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在学生中形成质疑的比、学、帮、超的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得提高。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是对其最大的肯定,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应采取奖励方式,通过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应对奖励标准合理制定,如若制定目标太过简单,学生便极易完成,如若目标太难,学生便容易放弃,据此,教师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其次,还应根据同一目标对不同的奖项进行制定,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还应建立评价小组,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避免偏科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奖励教学的设置,学生的提问能力可得到全面提升。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科目,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应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