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维度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实践研究

2020-12-08 13:45:45王炳钧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王炳钧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7)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大学生思想变化幅度较大,自身防范意识不足,留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近些年高校刑事治安案件频发,涉案人数也在持续增长,宿舍盗窃案件、暴力侵害案件、意外火灾、交通事故等接连发生,还有就是网络犯罪等安全问题也屡屡出现。就此,高校打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权益、维护学校安全,可谓迫在眉睫。

一、高校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生抗压能力弱,思想波动大。现在的大学生以90 后、00 后居多,这些学生从小生活条件就很优渥,并且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面对挫折时不知该如何面对,人际交往不顺利、学习成绩下滑、评优失败、恋爱受挫等都极具代表性,特别是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压力大,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若任由消极情绪蔓延,那么学生就极易产生过激行为,和同学之间大打出手,没钱的时候选择盗窃抢劫等。这些都和高校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弱脱不了关系。

其次,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大学生就学年龄一般在20 岁左右,尽管说他们的三观基本成型,但因为生活经验不足、社会经验匮乏,导致上当受骗几率增加。从很多大学生被骗至传销组织的案件中不难发现,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过于薄弱所致,没有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安全意识,导致走上不法之路,并且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最后,学校工作没做到位。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养成是防范安全事故的前提和基础,但从培养人才、保障学生安全的学校来说,其更是责无旁贷,学校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之重任。但很多学校,尤其是知名度较低的学校,因为经费紧张,所以安全设施、安全系统方面的建设成效不显著,这也是导致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拓宽,分校区教学成为主流,很多分校都建立在人烟稀少的郊区,有些地方还是社会闲散人员的聚集地,这便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严重威胁了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

二、系统论维度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实践方案分析

校园安全主要指的就是保障师生财产、心理、人身免受伤害。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则是指学校要将维护校园安全作为核心目标,使用系统化模式,凭借管理组织结构,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和校园安全息息相关的管理活动相联结,管控好影响校园安全的所有因素,继而形成一个正规化、常态化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一)校园安全标准

第一,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该项标准涵盖了校园人事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教务信息系统等的安全,避免外界不法分子攻击高校应用平台,对校内信息网络造成不良侵害,借助校园网去传递非法内容,盗取师生个人信息和试卷信息等。

第二,公共卫生安全标准。该项标准涵盖了师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不明疾病、环境污染、危险实验材料扩散等危及师生健康的安全保护细则。

第三,消防安全标准。该项标准涵盖了实验室、师生宿舍、学校食堂、校内办公区用火用电安全以及校内死角消防安全的管理细则。

第四,治安安全标准。该项标准涵盖了学校师生校内外打架斗殴、盗窃抢劫、诈骗等社会治安类安全管理细则。

第五,心理安全标准。该项标准涵盖了师生抑郁、自杀自残、情感受挫等心理疾病的安全管理细则。

(二)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组织创建

校园安全委员会中有学校党政班子和安全专家以及当地公安干警,委员会的职责便是从顶层去建立校园安全保障结构体系,要囊括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和人员组织等各类工作,负责进行校园安全战略全局部署[1]。学校保卫处负责带头建立安全信息平台,保卫处的主要职责便是进行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之后在此基础上对校园安全管理任务进行有效的布置和检查及监管,引入大数据库平台,全面收集安全信息、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等相关资料,对校园安全舆情等予以准确分析和评判。基层单位一把手是主要负责人,负责拟定出基层单位安全制度,落实好安全区域责任制,人尽其责、权责分明,要做到无论是办公、宿舍、食堂,还是交通、集会、课堂,都要委派专属安全信息工作者,要向学校安全信息平台定期报备工作情况。

(三)高校安全信息监控

针对实验室失火事件,要按照事故出现频次进行详细判断剖析,判定实验室管理是否存在不规范现象,检查消防器具是否配备齐全,检验师生校方知识掌握程度如何,对实验室线路隐患进行无死角排查。针对校内师生疾病的具体上报信息,以及校内医务室和心理中心的统计信息等,将其纳入大数据库中进行分析,总结是否有食物中毒问题和水质问题等,还要了解师生心理问题范围和发展程度。针对个别教师被投诉的问题,要按照所投诉内容以及频率,信息平台将其反馈到有关单位组织中对其进行学术考证,衡量其是否在学术讨论范畴内,检查学术造假有误,是否存在敌对势力渗透问题。针对招聘会、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要做好安全信息库分析工作,继而判断交通组织合理性与否、电力布置规范性与否、医务条件完备性与否[2]。对校区教师、寝室、食堂以及各个角落等进行监控,详细排查可疑人员,保卫成员要24 小时轮流执勤,全面保障学校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系统运行,是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关键点所在,特别是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要主动出击,做到与时俱进,迎合社会需求,确定高校安全整体目标,从校园安全标准确定、安全保障体系组织创建、安全信息监控等角度出发,基于此系统论维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安全保证体系,从而为学校、学生、教师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