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庆俊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安徽 霍邱 237400)
近年来,核心素养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不断被凸显,其已经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衡量基础,也是判断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于高中数学而言,立足于核心素养语境下开展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及品格,并不断提升其个人素养及综合技能,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帮助其锻炼数学思维,加强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学以致用,从而为其今后的持续学习与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与生活密切相连,社会也是学习的场所之一,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以此不断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理解,真正落实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其数学兴趣的目的[1]。
近年来,教育行业针对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进行了简化凝练,其主要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数学思维素养、数学方法素养以及数学工具素养,并且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及其教育意义》中也曾强调数学思维素养是最为基础的素养类型,学生是否具有优良的数学思维素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运用数学思想观察及理解大千世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能力及素养的综合体现,其充分的彰显出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眼光来看世界这一教育维度,数学思维素养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基于此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传统的知识型教学向能力型、素养型教学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整体走势,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手段,用生动丰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得到思维逻辑能力的有效锻炼。
数学这一门学科,是无数先辈们在用数学方法及视角去认识及理解我们的世界的过程中及一个一个的难题攻克中所凝聚出来的成果,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公式、概念、定理,更是许多学者们的心血结晶及数学文化积淀,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于丰富的数学文化的运用,从而将其融入到数学学科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基于此,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在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并建立积极的意识,从而科学合理地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并以此培养其探索精神及能力[2]。
比如,在实际的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四元玉鉴》《九章算术》《五曹算经》等古代数学著作的内容及文化背景,向学生讲述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等的生平事迹及他们为了推动数学学科进步而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及成绩,以此,不仅能够丰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文化教学氛围的熏陶,培养其的爱国情怀,并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更加强化其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核心素养语境下,结合实际去构建并优化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机制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其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地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能够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个性化特点,紧密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深度思考的学习习惯,并鼓励其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调动其参与课堂讨论及与同学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去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强化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集合”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导学案教学等方式,去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使其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个性化的问题去思考,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以此在小组探究、补充辩驳等教学环节中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3]。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策略的优化创新是必然的,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促进其的全面发展,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