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艳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滩里镇西新桥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多媒体教学目前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生动而富有情趣,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小学时期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把抽象的事物具象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但是多媒体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能只靠画面来进行对知识点的解释,创新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也能够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师进行引导,学生照做,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进行讲解,促使学生自行构建。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一定的兴趣,感到语文课程过于枯燥,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多媒体教学能够直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手段,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还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书面文字转变成生动、形象的图画,以便于学生掌握和学习。比如,在讲小学语文《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构建出升旗的场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播放天安门升旗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深入了解课文的含义,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和实际生活存在着一定距离,联系不充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难懂的词语通过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在学习时,配上声音教学,以跟读、默读、齐读、自由阅读等方式,将学生引进课文场景中去,促使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和感受文章的深层含义。在帮助学生理解时,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多媒体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布置学习内容,让学生认真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情景,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并将特定的镜头做成慢放,或者定格、放大,并重复播放,以此强化观察训练。在教学的时候,指导学生在图像播放过程中,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详细观察,通过抓住事物具体特性,进行观察并联想。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题材,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堂导入对于整堂课教学的开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深入领会所要学习的知识,联系既有知识,理解教师的授课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以此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准备工作。所以,在进行新课导入设计的时候,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呈现。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媒体,利用歌曲、视频、习题、游戏等方式进行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增加课堂的互动效果。在《小壁虎借尾巴》课程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小壁虎,然后再多媒体上展示图片,播放小壁虎吃苍蝇和蚊子的动画,为学生讲解小壁虎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害虫。然后,教师演示小壁虎尾巴掉落的画面,向学生提问,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找出答案。以此方式导入课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着想要知道小壁虎掉尾巴的原因保持注意力,认真听讲。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也营造良好,这就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良好效果。
识字教学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想要学好语文的关键。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反复训练,小学生很难记住具体的字形,读准字音,写对笔画,识别生字。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新字的记忆,在屏幕上,播放字的具体笔顺,还可以在PPT 上,进行一些趣味练习,促使学生积极开展识字训练。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的有机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标准中,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想要培养学生朗读的流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并引导朗读,发挥其对理解课文,激发文学热情,陶冶情操的关键作用。传统语文教学并不十分注重朗读环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相对局限,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能够避免条件限制,给学生观看优质作品,引导学生对其中饱含的节奏、音律、感情进行深入鉴赏。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将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转变的生动、形象、具体,简化了重难点部分,进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互动性,促使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实现创新思维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