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艳
(宁夏中宁县大战场初级中学,宁夏 中卫 755100)
自《新课程标准》在我国初中教育中实施以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最近几年初中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基于此,初中化学作为一门蕴含了较为丰富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基础学科,如何在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科学的设计教学方案、凸显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初中教学改革的今天,随着我国教育领域各项有关“立德树人”举措的提出、推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意识到了在小学、初中素质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为一门蕴含了物质变化、科学研究精神的基础学科,通过对这一学科课堂的科学创设,凸显初中化学知识中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初中生们在学习化学时逐步积累科学的思维、理念,为初中生的成长、学习提供助力是当下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明确这一课程教学的目标。就“酸 碱中和反应”课程而言,可以发现这一课程位于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这一课程内容是对以往初中化学中“酸”“碱”知识的延伸,并希望通过这一“酸 碱中和反应”的讲解帮助学生融通“酸”“碱”间的通性,为后续有关“盐”内容的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应对学生有关这一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归结。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可以发现在经过了“酸”“碱”性质的学习后,虽然学生初步了解了“酸”“碱”的特性,但大部分学生对“酸 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了解度仍旧有待提升,需要通过后续更完善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化对“酸 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第三,应明确“酸 碱中和反应”教学的重难点。即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明确这一反应的实质,强化学生书写这一反应方程式的能力。
第四,应明确“酸 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的流程。首先,根据学生对这一反应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以初中生们比较有兴趣的化学小魔术“变色的纸花”入手,调动学生参与后续这一反应学习的兴趣;而后,笔者设计问题“酸、碱两种物质间是否会发生反应呢?”入手,让学生自主设计“酸 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并鼓励学生在实验后对实验的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最后,在学生完成这一反应实验的设计、实践、总结后,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结论展开升华,渗透这一反应实验中涉及的化学符号(如,H+、OH-等)以此引导学生书写这一反应的反应方程,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的目标。
以科粤版初中9 年级化学教材为例,可以发现大部分化学内容都是既往化学知识的延伸,所以,在未来发展化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时,教师们应深度挖掘教材的内容,为学生们设计科学的问题情景,深化学生对已经了解化学知识的认知,实现“温故知新”的教学目标,同时帮助学生深化对初中化学学科的感悟。
如果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也应重视对初中生认知能力的有效培育,通过设计递进内容的方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能力以循序渐进的趋势发展,以此获得更好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实现当代初中化学教育的意义所在。
实践作为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应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入手,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举办多元化的初中化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成果中反思自己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收获更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助力初中生成长。比如,就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有关化学问题的探究活动,根据不同化学实验的需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而后为学习小组设定化学研究目标,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化学课堂的积极性,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培育。
综上所述,随着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推进,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育改革是未来初中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本文在这一学科素养培育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希望能对后续初中化学教学革新有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