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求,高等教育要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人才既要有掌握知识,又要有具备能力,以及融合知识和能力的素质,以达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目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改革现有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时代要求,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制度。
通过单独招生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避免有些学生由于心理紧张,心态或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而在大规模考试中考试事物,但他们对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有强烈的渴望。单独招生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单独招生主要针对某些高中和中职毕业生,为优秀的技术人才提供了潜力,可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需求。单独招生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通过考试促进了考试。这种模式激励学生学习,增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和活力。单独招生与普通招生的协调发展加速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高职教育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发展,多门学科理论与实践都有充分设计,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不参与教师互动,对于作业练习草草了事,没有思考过程,缺乏对于基本知识等基本内容的记忆,时间积累导致学习更加困难,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现有的大班教学模式容易忽视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差异的学生,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缺乏对于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对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导致学习分化问题的愈发严重。同时作业中也存在无法区分学生质量高低,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大水漫灌导致缺乏对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特长等的精准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容易迷茫。
常用的教材为“十二五”系列教材,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陈旧,难以充分满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需求。其次,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特色,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基本上 除去课堂学习,学生难以在其他时间接触英语。容易在就业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出现预期缺失,导致劳动力市场人才配比不足,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情况。
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存在重大问题。职业学院的许多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是从本科生模式中复制而来,缺乏专业化的培训特色,缺乏对专业环境进行总体规划和适当的市场研究。导致毕业生职业发展不符合社会的需求,为了追求时尚专业,一些学院开设了新兴专业,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师和教育设施,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度培训。另外,由于缺乏学校的专业设置特征,学生的培训质量不高,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就业困难。
培养明确教学实践的重点,借助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学习应该积极为学生到对口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提供充足的条件,只有亲身体验工作环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操技能,这也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必经路径。深化对岗位的认知,提升能力素养,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岗位实践锻炼,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形成清楚认知,也为地方发展储备了高技能人才。
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协同沟通,构建合作关系。一方面,学校开放办学,实现与地方企业、地方机构多元化的合作,深入参与人才的培养方案设定和具体教学过程。根据企业发展目标明晰就业服务的定位,实现院校毕业生与地方经济转型资源配比,与产业集聚创新发展对接,与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对接。另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鼓励地方政府、企业提供教学资源,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可以与相关对口企业签约长期合作协议,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学校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培养、构建互惠协议,如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设备和人员支持等,共同搭建学生实习基地等。
教师使学生的引导者,强专业技能的教师可以培养出更多专业的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在专业技能教师培养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学习、轮回培训、下厂实践、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来提高师资培训。学校可以邀请对口企业具有高专业能力的人才来校授课,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全国知名的创新创业专家、教育专家的培训,以不断更新教师的能力水平。同时,设置合理的定期考核体系,对教师的能力素养、技能水平等进行考核,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我积极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为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人才培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需要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学生、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协作。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定位,构建完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推动单独招生人才培育体系不断发展,进而促进高职业素养、强专业素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培育。